陈劲松﹕朱镕基为何讨厌深圳?

陈劲松

人气 17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8日讯】两个月前,朱镕基利用“国庆节”到深圳休假的机会,对深圳的现状发表了若干引人注目的言论,概括起来,有两点:第一,深圳房地产过热,需严防泡沫,否则“深圳的明天就是香港的今天”;第二,深圳应该放弃国际性定位,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朱镕基的批评,深圳领导人起初一直保持沉默,不作表态。市委书记黄丽满在十一月份出席“十六大”时,声言:很难讲深圳是否有房地产泡沫,这要经过调查研究才知道;市长于幼军则强力驳斥“深圳被抛弃论”,否认招商银行等大企业外迁。这是深圳官场罕见地与朱镕基“较劲”,对朱镕基的指责“不服”。但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头上的乌纱帽要紧。最终,深圳领导人还是不得不作出姿态,对深圳的工作予以“调整”。年初,该市市委召开会议,部署新的“发展战略”:加强与广州、香港的区域合作,具体强化今年与香港在四个领域里的合作。强调“区域”,等于承认放弃“国际性定位”。与此同时,深圳市府采取房地产降温措施,将2003年卖地减少近四成,由去年的330公顷减至200公顷。并表示,这样做,有助于稳定在深置业的港人对楼市的信心。

朱镕基的言论固然说中了深圳的一些问题和要害。相比于长江三角洲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大经济体,珠江三角洲显得“群龙无首”,香港、广州、深圳三地各自为政,争当龙头,恶性竞争。所谓“粤港融合”,按香港特首董建华的话来说,是“四年下来,得一个‘讲’字。”由于缺乏配合与沟通,人为地废弃互补优势,近年,港、穗、深三地、以及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势头,明显落后于上海及其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则在中南海的全力扶持下,迅速崛起,令珠江三角洲黯然失色。就深圳而言,随着全国各地的全方位开放,靠“吃独食”、即享受优惠政策达20年的优势逐渐消失,特区“特而不特”,需“自力更生”,的确面临思维、观念与定位的转型。但朱镕基随便“撂重话”,也给深圳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朱镕基“撂下重话走人”后,深圳一带,议论纷纷,一遍题为《深圳,终将被时代抛弃?》的网上文章,不胫而走,一些跨国大公司计划将总部迁出深圳的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急得深圳官员纷纷出来“澄清”、“辟谣”。

其实,房地产泡沫,并非深圳一地而已,大部分省市皆然。建设部官员承认:广州、北京、上海的空置房面积总共已经高达800万平方米,西部地区一些城市的商品房空置率高达5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100%。全国的商品房空置面积总数已达到1亿2500万平方米,平均空置率19%,超过国际警戒线。并且,各地积累了“外行搞房地产、外来人搞房地产、外来资金搞房地产”的“三外”现象,为整个国家的房地产业酝酿了充足而巨大的泡沫。

另外,深圳如何定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而非传统的“长官意志”。这个“市场”,既指国内市场,也包括国际市场。没有理由让深圳去为哪个临近城市做“牺牲”。朱镕基对深圳的责难,明显流于个人化、情绪化。据有关报道,朱镕基之所以讨厌深圳,乃起因于两件小事。一是朱镕基夫人闲逛深圳东门一带,那里的脏乱差情形让她倍感沮丧而抱怨不已;二是朱镕基兴致勃勃地前往深圳某地打高尔夫球,空中飘来的难闻异味却令他“扫兴而归”。

朱镕基对深圳处处不满,对上海,却尽说好话,并纵容海内外媒体对上海的发展极尽吹嘘和渲染,加上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一时间,“上海房地产的春天来临”, “上海跻身国际大都会”,“上海人均产值,六至八年内超越香港”,等等豪言甚嚣尘上。即便是去到经济状况一再恶化的香港,朱镕基也尽说好话,一意偏袒。有人说,如果朱镕基没有当过上海市长,而当过深圳市长,今天说出的话,恐怕完全两样。挑明了,就是,“上海帮”对广东的心结依然存在,根深蒂固。朱镕基如此看不起深圳,对于深圳特区的“始作俑者”、一手提拔他的邓小平,倘若九泉有知,必心寒齿冷。

个人化、情绪化极重的朱镕基,显然也是“人治”的典型,动不动就“撂重话”。1993年,一句“经济过热”,需“大刀阔斧”地“治理整顿”,重重的“一刀切”下去,顿令中国经济转向,走入另一个极端。至今深陷在内需不足、市场疲软、通货紧缩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从最近媒体热炒的另一桩事情上,也可以洞观朱镕基的个人化和“人治”作风。本来,中国兴建铁路,一直存在“磁浮派”与“轨道派”的分歧,争论至今未见分晓,但由于朱镕基的偏爱,硬是在引进德国技术之后,在上海上马并建成了中国第一条磁浮铁路。这条长30公里、造价100亿的磁浮铁路,在朱镕基的力挺下,建成通车,据说,这只是一条试验线,朱镕基还力主兴建沪杭、沪宁磁浮线,最后,还要兴建京沪磁浮线。然而,令朱镕基恼火的是,就在这条试验线的建设过程中,他所迷信的德国人,并没有向中方全盘转让技术。另外,耐人寻味的是,与中国相反,发达国家正纷纷放弃兴建磁浮铁路。美国于六十年代开始研究磁浮铁路,到1975年停止;世界上唯一投入商业运营的英国伯明翰低速磁浮列车,在营运8年后,于1996年取消;2000年2月5日,德国宣布放弃修建筹备已久的柏林至汉堡磁浮列车项目。实际上,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建成商业运营的高速磁浮铁路。

朱镕基为何要逆流而上?实在令人费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的“偏爱”,或曰,“偏执”。于是,人们预言,一旦朱镕基退休,磁浮铁路极可能在中国划上句号。真可谓“人亡政息”。人治啊,人治!

(自由亚洲电台2003-01-07)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朱镕基挺港 中银研究部主管辞职
林保华:三通四原则
中国将清查房地产违规信贷
金枫:吴邦国何以成为中共“二把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