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伏尔泰”柏杨 八百万字毕生全集完工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赵晓慧╱台北报导〕有“中国伏尔泰”之称的柏杨,收录其毕生思想精华的《柏杨全集》,昨天(十七日)举行完成庆祝茶会,并发表《日文版柏杨诗集》。柏杨表示,尽管毕生坎坷,但他仍然很幸运,一直有许多朋友支持他;对于近年来他所致力的人权议题,他认为人权需要时时刻刻的维护,所以他将持续的关心。

庆祝茶会在台北远企饭店举行,除柏杨、妻子诗人张香华出席外,远流出版社董事长吴荣文、中央大学文学院代院长李瑞腾、作家杨照、中研院副院长曾志朗、导演李行、艺人曾庆瑜等人士也共襄盛举,柏杨的好友李苏羽、许瑶琴、隋桂玲,也在现场表演西班牙舞蹈向他祝贺。

针贬时弊、笔锋辛辣的柏杨,《柏杨全集》是他五十三年来的思想精华,全套共二十八册,含括散文、诗、小说、史学、特别卷,总计约八百万字,由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瑞腾主编完成。该全集三年前曾陆续出版,但全套直到今年才完工出齐,并由行政院文建会国家文化资料库数位化,提供民众上网阅览。

远流出版社表示,《柏杨全集》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苦难,从大陆到台湾,从本土到异域,从家庭到牢狱,不只是柏杨个人足履的异动,更牵系着历史与社会的变迁。柏杨由文学转折到历史著述,更是颠覆了学院门墙内的治史规格,就写作来看可以说成就非凡。

现任总统府资政、人称“柏老”的柏杨表示,尽管一生历经无数坎坷折磨,但他仍然很幸运,一直有许多朋友在背后支持他。在文化市场普遍低迷,几乎很少有出版社愿意推出作家全集,远流的王荣文却肯不计成本地重编、出版,并由素孚众望的李瑞腾教授主编,让他觉得备受荣宠,深受知遇。

主编《柏杨全集》的李瑞腾说,他累积了二十多年对柏杨的了解,他才敢进行浩大的编辑工程,四年前他曾呼吁台湾学界必须正视柏杨存在的意义,如今愿望成真,他感到欣喜与感动,更希望藉这次的编辑经验,建立“作家研究资料”的新典范。

柏杨亦是人权斗士,一九九四年出任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首任会长,其后成立基金会推广人权教育,并推动设立绿岛人权纪念碑;一九九五年,获颁“促进中国民主杰出人士奖”,毕生见证了台湾社会自由民主化的过程。

记者问及柏杨对台湾人权现况的满意度,他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所以人权状况也不可能有满意的一天,因此人权需要时时刻刻的维护。”柏杨认为台湾的儿童人权、老人人权都很重要,而民主也是“政治人权”,他将持续关心人权议题,最近他便积极推动“人权婚礼”及“人权家庭”。

对于港人反廿三条恶法、法轮功维护信仰自由等国际人权,柏杨表示,人人有权争取想要的自由,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不管是什么意见,只要不勉强别人都享有表达的自由。

十八、十九日两天另有“柏杨文学史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师大分部隆重登场,来自美国、塞尔维亚、菲律宾、大陆、香港等学者将发表论文,讨论柏杨的文学、史学与思想,法国汉学家Dr. Alian Peyraube也将专题演讲,综论柏杨对文化研究与文化相对主义的贡献。据了解,这堪称是台湾学术界首次,为柏杨在文学史上作一完整而严谨的定位。

● 柏杨小传

〔大纪元记者赵晓慧╱台北报导〕现年八十三岁的柏杨,本名郭衣洞,出生于河南,一九四九年随国民政府迁台。一九五○年起开始写小说,并担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当年他应邀参观台湾横贯公路通车,因隧道名称“古柏杨”而有感,遂以“柏杨”为笔名,揭露官场及社会的黑暗面,在民间引起广大的回响。

◎ “中国文化的良知”

一九六八年,尚属保守的台湾戒严时期,柏杨因为《中华日报》上的一幅漫画,引来“侮辱国家元首”的罪名而入狱,遭囚禁于绿鸟。一九七六年出狱,再度遭软禁,经过海内外籍国际特赦组织营救,在一九七七年获释,总计入狱九年二十六天。入狱期间仍写作不缀,完成《中国历史年表》、《中国人史纲》等书。

出狱后,柏杨与诗人张香华结褵,并在《中国时报》及《台湾时报》撰写专栏,成为稿费及版税最高的作家之一。一九八一年访问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受到英雄式欢迎,被称为“柏杨台风”,中英文报纸誉他为“在火难中上升的凤凰”、“中国文化的良知”。

一九八三年开始,柏杨以民主、人权的史观及现代语词,用十年光阴重新译述了《资治通鉴》,打破只有高级知识分子能读通鉴的专利,柏杨笑称这十年写作像“劳改营的生活”。

一九九六年,柏杨出版回忆录,二○○○年,《柏杨全集》开始陆续出版,二○○三年,二十八册《柏杨全集》的编辑终告竣工,并由行政院文建会国家文化资料库数位化。

二○○三年,台湾学术界首次“柏杨文学史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十月十八日、十九日举行,由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柏杨的文学、史学与思想。台湾知名导演李行,将柏杨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单元剧“莲”。

◎ 被誉为“中国伏尔泰”的大文豪

柏杨勇于挑战权威、沉痾及“酱缸”文化,总计累积超过一百本的著作,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五年专栏、十年通鉴,另有古典诗、报导文学及散文,品类纷繁、笔力遒健,被誉为“继鲁迅之后最伟大的杂文家”,纽约时报称其为“中国伏尔泰”,日本作家黄文雄则形容险遭政府枪决的柏杨是“看过地狱回来的人”。

一九八五年,《柏杨版资治通鉴》当选为全国最有价值和最畅销书、《中国人史纲》获选十大最有社会影响力的书之一;一九九一年《柏杨诗抄》英译本获国际桂冠诗人奖;一九九五年获“一九九四年度促进中国民主杰出人士奖”;一九九七年台湾文学年鉴列柏杨为“十位文学人”之一、《柏杨回忆录》为“十本文学书”之一。

一九九八年《新观念杂志》以柏杨为封面人物,说他“看过地狱回来,仍然诚实”;一九九九年,上海书城杂志票选《丑陋的中国人》为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影响中国最大的二十本书之一、香港亚洲周刊圈选《异域》为中国二十世纪中一百本重要小说之一。二○○二年,获颁台湾文学界最高荣誉“行政院文化奖”。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钱若水是北宋大臣,为人正直,有胆识,后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北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和李元纲在《厚德录》中,都记载了钱若水于宋太宗时期因仗义执言而救了三个官员的事情。
  • 飘然尘外,一洁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飞还歇、徘徊空阶,她也是一只漂泊半生的秋日残蝶。
  • 在中国古代,民间一直流传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这话在学儒之人中颇为流行。因古代的儒学与医学皆源于上古之道,于是儒生与医生所承担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处。
  • 清代这位出身江南书香门第的小女孩──沈善宝,不仅能诗擅画,甚至能用书画换取钱财,承担养家的重任。她不仅是神童,更是才华与担当兼备的传奇女生。
  • 明清时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闪耀。其中有一位传奇闺秀席氏女,因擅长画兰而以“佩兰”为号。她不仅能教丈夫写诗,双双结为人间诗侣;而且惊世骇俗,成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兰,本名蕊珠,字韵芬,又号道华。她生于常熟望族,祖上世代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诗人吴伟业的外孙,有诗集四卷;两位姑姑皆是闺秀诗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两卷《绿窗小咏》,是家族引以为傲的才女。席佩兰八九岁时,便熟读《诗经》,以姑姑们为榜样,钻研诗艺,积淀了文思敏捷、辞令娴雅的才华。
  • 明清之交的江南无锡,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烟波之风光,也有名流荟萃、诗赋鼎盛之风流。这片吴中繁华之乡,在闺秀文学盛况空前的时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诗词传世的才女——顾贞立。
  • “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明清以来,许多文人认同这一论点,重视女子才华,因而这一时期才女大量涌现,才女文学之繁荣,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评明清才女,大多推举商夫人为冠。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时的江南贤媛商景兰。富庶而风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闺秀数不胜数,商夫人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样的英灵之气呢……
  • 在中国古代,像名医扁鹊这样对“病”与“死”有着极佳判断力的医生还有许多。本篇将介绍明朝医籍中记载的几位。
  • 西湖之畔,段家桥头,有一处小摊格外引人瞩目。摊位上摆着一幅幅颇具元人笔法的淡墨山水,画作上题着娟秀的小楷——“黄媛介”,摊主恰恰是位布衣荆钗的少妇。一旦赚够一日的生活费,她就匆匆收摊,不肯再作画。 女子抛头露面来养家糊口,在古代称得上是一大奇闻。这位独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兴的名媛淑女黄媛介。她和姐姐黄媛贞,更是一对才女姐妹花。时人对她们有一段知名的评价……
  • “我谢絮才,生长闺门,性耽书史,自惭巾帼,不爱铅华……”一出独幕剧,一场独角戏,吟唱着清代女子的才情与心志。这部杂剧名为《乔影》,甫问世就被之管弦,传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颇似有井水处必歌柳永词的盛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