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余杰﹕嘴踢足球

余杰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3月10日讯】一九九七年,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的希望再次陨落。在世纪末的地平线上,太阳再不可能冉冉升起。

这是一个足球越踢越臭,足球评论越说越精彩的时代。说到足球,每个球迷都会有王朔的本领,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记得《南方周末》策划过一个作家侃足球的专栏,几位中青年作家侃得头头是道,仿佛个个是行家里手。而广播电台更是发挥它们“说”的优势,许多黄金时段都被足球话题独占了。

人人都在谈足球,足球却不理会这一套。中国足球从一九五七年第一次冲击世界杯开始,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四十年。这漫长的四十年,足球一次接一次地从我们的脚心溜走。苏永舜、曾雪麟、高丰文、施拉普纳、戚务生……走马换将,依然走不出兵败城下的怪圈。于是,人们恨铁不成钢之后,开始分析“症结”何在,心理、体能、体制、教练、战术、资金、文化背景……找来找去,都是,又都不是。

足球仅仅是足球。足球是千百种体育运动中的一种,尽管它是最有魅力的一种,但还没有重要到“一球兴邦,一球丧国”的地步。一九九七年秋天在大连的四场比赛,万达足球俱乐部订做了十万面国旗,为了看台上人潮一动,能够掀起国旗的旋风。《义勇军进行曲》被印刷出来分发给球迷,为了三万球迷能够放声高唱:“中国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我认为,这种心态是不正常的,小小足球维系不了我们的“国运”。从教练、球员到所有球迷都不能保持“平常心”,这场比赛必输无疑。

足球的胜利是靠脚踢出来的,而不是靠嘴皮子吹出来的。中国是一个语言泛滥的国度,一位留学生朋友曾对我说过:“你们中国人,个个都是演讲大师。”从中央电视台的名牌球评员到胡同里的小学生,从大学教授到出租汽车司机,个个都有一套振兴足球的宏伟计划。一名巴西足球官员在中国旅游了一圈,惊诧地说:“没想到中国人民的足球知识这么丰富,随便在街头巷尾跟一个人谈论,我都感到自愧不如。”然而,它的另一面却是:中国足球的现状令人沮丧。

北京几所大学的校园曾贴出痛骂戚务生的标语。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倒戚,而是端正对足球的心态。从球迷到传媒,先把足球当作足球来看。避免捧和骂,正视中国队的现状:中国队员不但水平差,而且不严格、不刻苦、不团结、不虚心。职业化仅仅是经济上的职业化,造就了一批“足球富翁”,自身素质却远远没有职业化。花花公子般的球员,翻墙跳楼逃离警犬把守的海埂,出外吃喝嫖赌,早已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古人求学强调“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足球也是同样的道理。全国人民都在那里唇枪舌剑、津津乐道,球员却不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那么千言万语只能吹出一个氢气球来,一升空就破碎了。

中国人太实在,以为踢赢一场球就能“振兴中华”了;中国人太聪明,以为足球是可以用嘴皮子来踢的。于是,中国人的球队屡战屡败,“万里长征”连一步也没有走完。

中国足球的希望只好寄托到下个世纪去了。但在这个世纪最后的两年里,我们也许能做到一件事:改变我们对这个小小皮球的思维方式。

大纪元首发 转载请注明大纪元。(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余杰﹕冷漠是一种罪恶
余杰﹕公民有焚烧国旗的自由吗?
【专栏】余杰﹕航空公司为什么不道歉?
【专栏】余杰﹕谁把教师当“蜡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