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青:耶稣在美国再次起争议

曹长青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3月10日讯】好莱坞著名影星梅尔.吉布森导演的《耶稣受难记》未上映就在美国引起很大争议,上周三上演以来更引来报纸、电视的一片评论和激烈争论。主要是一些犹太人认为,电影写出犹太人出卖耶稣,要求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暴民也主要是犹太人,会煽起反犹主义。《纽约时报》影评家斯考特则批评说,把被打得遍体鳞伤、鲜血淋淋的耶稣一遍一遍地展示在观众眼前,太残酷,是渲染暴力。

我在首映的当天看了这部影片,觉得上述批评都是无的放矢。因为犹大出卖耶稣,以及要求处死耶稣的暴民多是犹太人,都是《圣经新约》里的记载,这些故事几乎全世界皆知,吉布森只是据实拍片而已。而且耶稣和他的母亲,以及门徒等,也都是犹太人,电影明显是在赞颂耶稣,从这个角度,也不是反犹。而所谓过分暴力,也是夸大其词,因为好莱坞比这更血淋淋的片子多了。这部电影所以细腻展示耶稣临死前12小时遭受的凌迟般的鞭抽、棍打等,只是为了提醒世人,上帝的儿子为赎人类的原罪(sin),付出多大的牺牲。同时警示世人,人的原罪像深渊,可以说是邪恶无边!

刚刚过去的20世纪,就是人类的原罪蔓延、邪恶无边的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蔓延大半个地球,结果导致一亿二千五百万人死亡。这个数字超过了20世纪前1900年间人类非正常死亡的总和!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在《当代》(Modern Times)一书中指出,20世纪的一系列灾难都渊源于对原罪的否认,都由于人和上帝的关系断裂而导致。今天,继续在全世界发生着的灾难、在中国发生着的人类空前的腐败堕落,与人们不信上帝,不承认原罪有直接关系。也正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所指出的,“如果没有上帝,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被允许的。”

约翰逊预测,21世纪,可能是人类和上帝修复关系的世纪。而身为虔诚天主教徒的吉布森拍摄的这部被美国很多影评家称誉为“伟大杰作”的影片,可能将成为本世纪传播福音、帮助世人搭设灵魂的桥梁,通往上帝的重要工具。影片中那只握着钉耶稣的钉子的手,是吉布森自己的手,这是他的刻意之作,强调“是我自己的罪参与了杀害耶稣”,期待以此唤起世人对原罪的认知。

《耶稣受难记》在北美上演五天,收入就破一亿美元大关,成为好莱坞电影上演五日票房亚军(仅次于去年的《魔戒三部曲﹕王者再临》),因为95%的美国人相信有上帝(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引用的数字),受洗基督徒占美国总人口的40%, 在美国军队,基督徒高达75%。今天美国所以成为全球唯一超强,和基督信仰与文明在美国的发展有重要关系。马克斯.韦伯一百年前到美国考察,随后写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指出美国之所以充满活力、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和从欧洲逃到美国来的新教徒带来的伦理道德、基督文明有直接关系,基督信仰所产生的道德力量在经济活动(包括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中起到根基性作用。

去年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发表“为什么美国超过欧洲(线索﹕上帝的因素)一文,通过很多数字再次印证了韦伯的观察,指出美国的经济所以一直比欧洲好,和绝大多数美国人有宗教信仰有直接关系。在荷兰、英国、德国、瑞典、丹麦等国,每月至少去一次教堂的人不到10%。在天主教的意大利和爱尔兰,每月去一次教堂的人也不到三分之一。48%的欧洲人从来没有去过教堂。一半以上的欧洲人说“上帝”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而在美国,82%的人说,上帝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20世纪初,小说家康拉德在写给罗素的信中,针对罗素的最后一本书《中国的问题》感叹说,“对中国人和我们所有人来说,唯一的救赎疗法是人心的改变。”他这里“人心的改变”只有通过修复和上帝的关系来达到;而耶稣的受难,则诏示人类,只有爱与宽恕,才能拯救人心;而只有人心的改变,才能使世界避免灾难。

(原载香港《苹果日报》2004年3月3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曹长青:用实力和独裁者“讲话”
曹长青﹕中日争夺俄国石油的“战争”
曹长青:中共无法控制台湾民意
曹长青:耶稣受难引来媒体大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