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被遗忘 端午节可能变成别国遗产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5月8日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即将到来,有一则报导却让国人傻眼了:该报道称亚洲某国目前已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据<<人民日报>>5月6日报道说,近日东北一位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发来一份急件,说
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
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代表作”。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
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本应怀有敬畏之心。可是如今,中国的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
节,比如情人节和圣诞节,尤其是情人节,然而,中国自己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
的传统节日却受到了冷落。

这些传统节日为什么会被人们遗忘?这与媒体的偏面引导分不开地,这几年,洋节
宣传的太多,传统节日讲的太少……在分析传统节日为什么备受冷落的原因时,许
多人都认为媒体在这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有人认为,年轻人之所以对本民族的文化不感兴趣,最应该反思的不是年
轻人而是他们的长辈:既然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文化灿烂辉煌,为什么你们没能让自
己的下一代对这么灿烂辉煌的东西感兴趣?“端午的龙舟和粽子,中秋的月饼和赏
月,这些是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之一。我以后也会让我的孩子享受到这样的乐趣(当
然龙舟可能靠我个人比较难)。”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其实,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兴
趣需要上辈人的培养。文化本来就是这样传承的,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
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
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
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
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
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
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
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
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
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
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
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
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
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
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
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
及其他文化艺术。

中国昆曲中国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包括什么:民间创作(或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指来自某一个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
惯、手工业、建筑术及其他艺术。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人类口述与非
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旨在奖励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优秀代表作品。代表作的范
畴包括四大部分:一是诗歌、史话、神话、传说等口头表述;二是音乐、戏剧、木
偶、歌舞等表演艺术;三是社会风俗、利益、节庆;四是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五天三名院士病亡 均为中共党员
陈奕迅巡演空档逛超市 潮人打扮被认成售货员
【新闻大家谈】FBI获八万官员名单 中共恐惧
法轮功信息中心吁俄抵制中共压力 释放被拘学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