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是“光”是“盐”的杨小凯

行易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7月15日讯】在今年三月的时候,看到一条不太显眼的消息,说是杨小凯教授到了癌症晚期。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感到不能让人相信,也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其实,大慨在几年前,已查出小凯患有癌症,但这并没有改变小凯乐观的生活态度。

前年,杨小凯就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的这个病,又是一个见证。按照医生科学的说法,我今天根本不会在这里。我每天祷告好多次,已经一年了。和我同类情况的人有很多都走了。去年九月、十月,有人到医院去看我,我根本不能讲话。那时候医生说我的右肺整个都是硬的了。我一讲话,气就喘不过来。一两个月后,有些好转了,但我还是讲不到一个小时。我现在都讲了多长时间了?去年十月份我走路走半个小时要停三次,要不然就喘不过气来。还有,胸腔里有液体。但是我祷告,特别是兄弟姐妹帮我祷告。这也是一种灵性生活,它也是实在的……那现在大家都看到我的情况,我讲话没问题,我也开始游泳了,我开始打网球了,还玩帆船!”(见杨小凯《我的见证》)杨小凯并没有被病魔压倒,只是在胜过病魔之后,暂时离开了我们。耶稣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约翰福音》十四章一至四节)

大慨四年前,我曾在北京的一个研讨会上见过小凯,能感觉到这是一个谦虚的人,丝毫没有著名学者的架子。整个研讨会中,看得出大家很尊重杨小凯,但都不称呼他的头衔,而是直呼小凯。当时,小凯特别提醒大家,说:“如果需要,请给我发电子邮件,名片上有邮箱地址。”那次的论题是“后发劣势”,谈到落后国家以“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更新”的问题,这一做法非常被动,必然会产生极高的长期代价,严重损害后进国的利益。小凯条分缕析,思路清晰、观点新颖、切中时弊。

去年,我读到小凯的文章《基督教和宪政》,我从这篇文章知道小凯是基督徒。文中还有一个曲折的心路历程故事。杨小凯因大字报“中国向何处去?”被监禁十年。在监狱中遇到一个基督徒,也是因贴大字报关进牢房,被判十年刑,却丝毫没有害怕和恐惧。在当时的“红色恐怖”中,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位信徒还尽量帮助别人。虽然这些使小凯大为感动,但他对基督教还是没有什么兴趣。后来,杨小凯来到美国,太太为了学英语参加一个查经班,当时,基督徒帮了小凯太太很多忙,帮她学英语,帮她找工作。给小凯留下很深的印象,打掉了头脑中“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一观念,从而激发起杨小凯研究基督教的动机。

小凯是从研究基督教走向信仰基督教的。小凯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被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称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成果”。的确,小凯不仅很有知识,还深有智慧,充满灵性。

我将这篇文章在一个网站贴出,点击率出人意料地高。很多人深受这篇文章的感动,跟帖回复,发表自己的感想。下面是部分跟帖:

“感谢主!文章写的非常好!解释了我很多在信仰基督方面的疑问!我也为你祷告,愿你与主同在!”

“基督教文明是与现代文明紧密相连的,没有基督教文明也就没有现代文明。”

“欢迎上传类似的文章,愿神祝福!”

“我妈妈是基督教教徒,我也相信有上帝;呵呵,只是我懒,不大肯祷告。以后我得多抽时间读读《圣经》。”

“好!咱得保存一下好好看看。”

“我很喜欢类似的探讨。本人曾在美国南部的一所大学读研,当地民风淳朴。有些中国留学生夏天为了节约电费,不开空调,为通风晚上就开着前后门睡觉,只留纱门。更有一留学生去加拿大呆了几个月,临走时忘了锁门,回来居然一切照旧,分文不少。忽然想起这不就是我们所向往的“夜不入户,路不拾遗”?联想起这个地方基督教盛行,三万人的大学城有200多个教堂,不由得开始思考宗教对于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见《马太福音》五章十三至十四节)小凯正是在这世界做“盐”、做“光”。

源自《议报》154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据称杨小凯教授今晨去世
最有希望获诺贝尔经济奖华人 杨小凯去世
杨小凯教授去世时很安详 追悼会下周举行
胡平: 永恒的纪念——读杨小凯《牛鬼蛇神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