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栋为新加坡留下些什么?

人气 23
标签:

【大纪元8月11日讯】(亚洲时报记者江雨航8月11日报导)吴作栋终于如愿,体面卸任新加坡总理职。吴执政近十四年,使用他本身的话语是,“前七年大丰收,后七年却是歉收年代”。一方面,吴之表现看来平平无奇,这些年来新加坡都在挣扎求存,苦苦维持其区域枢纽中心地位。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在吴的领导下,可谓是本区域最富有经济改革动力的国家。

吴作栋于1990年接任总理职。当时新加坡经济蓬勃发展,吴作栋一执政就享有七年的高经济成长期。但一般认为,这是“李神”(李光耀)当年所创下的“经济奇迹”,是“李神”的“遗赠”,与吴作栋施政无太大关系。

1997年中叶,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新加坡经济就此陷入泥沼,面对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国际竞争定位危机,经济欲振乏力,近乎七年的时间,吴作栋政府束手无良策,吴的领导威信面对严峻挑战。据悉,吴作栋曾一度被“李神”要求提早下台。但他坚持狮城经济好转后方卸任总理职,而得以延续其政治生命。他说,“如果解决经济问题须耗上五年,那我得留任五年。”

如今,新加坡上半年经济已有复苏现象。据吴作栋于8日借国庆日向其国民所报告的施政成绩,今年新加坡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0%。

虽说新加坡经济刚有起色,但就此断定“新加坡经济已经好转,进入稳健成长期”,尚言之过早。倘若以吴作栋本身所定下的卸任目标(即成功解决新加坡经济问题)相比,吴此时卸任,似乎有点仓促。据吴本身的说法,此刻已是卸任的“最佳时机”。卸任后的吴,将会被委为“国务资政”,及担任金融管理局主席职。或许就新加坡政治而言,这已经是吴作栋最好的下台阶。

若说前七年“大丰收”非吴的功劳,那么后七年的“歉收年代”也非吴个人之过。纵观其他遭到亚洲金融风暴蹂躏的国家而言,经济欲振乏力实属一般现象。事实上,就经济面而言,在吴领导下的新加坡政府是亚洲四小龙中最积极的国家。

1993年,吴作栋政府积极推动“区域化政策”,动用国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亚洲区域,扩大新加坡经济版图。具体的说法是,新加坡资源匮乏,但可以通过海外投资而拥有海外资源,如马来西亚的树胶园,香港的电讯。但是,这些海外投资多在亚洲金融风暴后,损失惨重。

九七金融风暴后,新加坡政府经济政策转向“全球化”,正面回应崛起的中国。为了扩大新加坡小岛国的经济体,新加坡已经积极建立远距自由贸易区块。与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的国家有纽西兰、日本、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国家、澳洲和美国;尚在谈判中的有印度、韩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即将展开谈判的还有正在崛起的中国。去年吴作栋也成功说服东南亚国家,成立东南亚经济共同体,与中国庞大的市场互动。

此外,吴作栋政府也通过政策和国营企业,积极整合零散的优势领域,修补落后领域的竞争差距,投资高科技领域如生物药物科技。当然,这些“经改”是否会在吴卸任后奏效,在现阶段只能拭目以待。

但就国内政治而言,吴作栋显然非改革型领袖。他从李光耀手中承继了威权统治政体后,并没有从事深化民主改革。他施展亲民作风,强调协商,给新加坡人民比较自由的空间,鼓励人民使用“正确管道”提出意见,但又不愿意撤除政治地雷禁区(out-of-bound markers)。对于公共政策,今天新加坡人民还是噤若寒蝉,不敢以身试法。

在国际社会,吴作栋亦非魅力型领袖,在国际舞台上曝光率不高,处理国际双边事物,手腕不强,常常需要依赖李光耀出面。例如,过去新马关系紧张,吴作栋就需要靠李光耀出面,与前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谈判。然而,在处理SARS方面,吴作栋政府高透明度,高效率的处理手法,为新加坡在国际社会上赢取崇高信誉。

整体而言,对许多新加坡人来说,吴在任内的表现,可算是中规中矩,国际社会或许会很快就忘了这个人,但新加坡人将缅怀他的亲民作风。(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吴作栋访问南亚
新加坡与巴基斯坦总理会谈双边关系
【专栏】李光老的利用价值﹐中国吴作栋在哪儿﹖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预料月底交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