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王敬之:迷思

王敬之

标签:

【大纪元9月6日讯】原本一清二楚的事,涉及中华就糊涂起来,诸如什么一国二国之争啦,某地人算不算中国人啦,等等,莫怪洋人目瞪口呆,华人也自昏头脑胀。其根本原因倒不是有什么人存心要叛国或卖国或窃国。实在是因为经过百年衰败的华人,基本概念都陷入了混乱;尤其在饱受运动折磨的本土大陆,方向迷失更甚。如果不先把方向找回来,不必侈谈拨乱返正;愈拨愈乱,愈返愈不正。

不光是无知的人民大众,即使饱学之士也开口闭口挂着一句仿佛煞有介事的套话“中国有几千年封建专制的沉重负担”,这句话,文从句顺,但没有一个字符合客观实际。封建,作为一种制度,中华大地上几千年前就已不存在了,自从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分封诸侯早成史迹,能构成经济形态的领地庄园也就不成其为现实。此所以当共产党进行全民阶级教育之时,大张旗鼓在四川搞出一个轰动全国的“地主庄园展览馆”,未久即已露馅,其中内容全是假的,人是李代桃僵,物是实地杜撰。栩栩如生,归功于雕刻家的高超;有情有节,仰赖于写作者的构思。后人不应责怪这些能干的妙手空空儿的艺文创作,罪魁祸首是那欺人蒙世的唯物主义和劳命伤财的愚民政策。

愚民政策的后果,不仅在于长期的动乱不息,还在于持续至今的观念不清,思想迷糊。时下种种迷思之中,最大的迷思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民主”。报上稿件几乎无民主不成文,人们日常谈话也几乎民主不离口。各种牌号的国名和各种旗号的党派全都标榜民主,但是老百姓几曾享受到一丝一毫的民主?最为吊诡的是:有一个岛屿上实行了旷古未有的全民投票,这是值得一唱三叹的真民主,而怪的是那许许多多当了真主人的民却又争先恐后拥入那最不民主的大陆去找财发!你道怪也不怪?史官咏曰:自由诚可贵,民主价更高,若为发财故,两者皆可抛!

关键在于人们爱唱民主、爱听民主,而民主究为何物实未搞清楚。民主归根结底是一种生活方式,属于一种精神境界,而不单纯是政治制度。一大误解就是:世袭君主必属专制,群众拥护的政治领导人才属民主政体。要破此误解,只需看看上个世纪的希特勒、斯大林、毛泽东这些专制大魔头,没有一个是帝王呀,有的还是经过装模作样的选举的呢;而大英帝国倒确属民主体制,约旦那年轻国王也已大力推动国会选举,还有,沙乌地阿拉伯将在今年十一月首次实行全国性选举,又提供了一个新证,君主和民主并非截然矛盾。

所以统治者的衔头是什么,称皇帝或总统或主席或者什么长,都无所谓,只要不是一人或一党的天下,就行了。国家经由分权管理,职有专司,就会出现太平盛世。由此言之,中国在千年帝制下,老百姓享受的民主之福,真比在辛亥之后这百年来的各种牌号的公仆服务下,多得多。中华传统虽然不讲一人一票,不讲三权分立,但由于植基父子君臣的伦理,取鉴五行生克的哲理,一切文物制度都讲求对称平衡,自然就包涵着民主分治人权自由等精神。皇帝也得接受宗法制度和官僚体制的掣肘,最明显的是设置御史这一官职来监督皇帝,可惜此制度不是经常有效。历朝历代与某姓某族共治天下的史实,史不绝书。直到晚清,正由于实权并不全操满族之手,而是前后由曾左李以及袁世凯等或为贤人或为不肖分别掌大权,遂使微弱的国脉迁延不绝。即使在那风雨飘渺中,百姓生活也远比清亡之后向公仆讨饭吃舒服得多。近百年来对“皇上”怀念和追慕不已的,并不全是遗老遗少,很多只是在公仆治下走投无路的升斗小民而已。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王敬之:长幼失序老少同欺
【专栏】王敬之:历史引伸的教训
【专栏】王敬之:检举惹来无妄灾
【专栏】王敬之:大言不惭:‘反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