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病故是否引爆社会矛盾深值关注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季宽特稿)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在被软禁长达十五年之后,于二零零五年一月十七日病故。赵紫阳之死,不仅仅是他个人生命的终结,也使得中国民主化失去一个指标人物。目前的中国大陆深陷贫富不均、失业率高的局面,赵紫阳之死,是否会引爆各种社会矛盾,引人关切。

出生于一九一九年的赵紫阳,与邓小平素富渊源,抗战期间曾任冀鲁豫边区地委书记,当地即属邓小平活动区域。文化大革命时,赵紫阳遭红卫兵指为“走资本主义反动派路线”遭批斗,亦与邓小平同命运。传言一九七六年赵紫阳曾秘密参加由叶剑英召集、在广东从化举行的反四人帮密商,赵紫阳自是得到邓小平信任。

之后,赵紫阳在担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期间,推动国有企业放权,成为“改革派”重要成员,声名鹊起,得以于一九七九年升任中共政治局委员、一九八0年进入政治局常委会,同年九月成为国务院总理。

赵紫阳在中共中央担任要职期间,中南海政情十分复杂。一方面,改革派与保守派分别在邓小平与陈云的领军下缠斗不休;另一方面,邓小平既推动改革开放,也掀起“清除精神污染”、“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令邓小平口中“天塌下来,有胡耀邦和赵紫阳顶着”的胡、赵两员大将,也顶不住“政左经右”和物价上涨、“官倒”贪腐等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六日,中共元老以“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的罪名罢黜总书记胡耀邦,由赵紫阳接替,当时日本时事社曾报导,赵紫阳投下了倒胡的关键一票。但赵紫阳继任总书记后,他也不可能改变中共政局上述结构性矛盾,施政同样左支右绌。

当时,以国务院总理李鹏为主的保守派,不断针对连年赤字、物价上涨、经济体制改革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等问题,向赵紫阳放冷箭,民众也对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十分不满。因此,当一九八九年胡耀邦逝世后,出现大规模悼念及追求自由民主的运动。面对这场运动,赵紫阳不但与李鹏不同调,也不接受邓小平对民运的定性:“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始而在会见前苏联领袖戈巴契夫时,披露重大问题还要请示邓小平的中共党内绝密;继而力主透过对话化解天安门前的学潮;之后更亲自到天安门广场向学生表示“我来晚了”;最终在六四镇压后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被控“分裂党、支持动乱”罢黜所有职务,遭软禁长达十五年至死。

不过,当年赵紫阳在四川推动的企业改革,成为中国走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道路的先声;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十五大再获确认;一九八八年初所提“两个凡是”: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措施都鼓励、都允许;凡是为发展商品经济必须的手段都不拒绝采取,也于后来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见其身影。在在都可见赵紫阳人虽凋零,政策却获延续。唯独他在位时提倡的政治体制改革,后继的中南海当权者一直不敢继踵。时过境迁,如今赵紫阳作古,已不可能重新跃身中国政治舞台,但是他的影响力,将只会随着时光的消逝而增加。

外界最关心的是,赵紫阳身后,中国是不是会出现类似一九八九年悼念胡耀邦的浪潮,从而引爆各种社会矛盾,对此各方看法不一。当然,目前的中国充满了不安定因素,尤其贫富不均、地区发展不平衡、失业人数太多、官员贪腐严重、欠缺民主与言论自由等,都令广大的中国民众无法接受,使得赵紫阳的死,可能成为中国社会动荡的触媒。

不过,也有人认为,赵紫阳的声望及地位都比不上当年的胡耀邦;中共也早已加强了解决动荡于“萌芽状态”的准备;而眼下中国民众“看在口袋里钱的分上,谁想去玩命?”对比十五年前,中国民众对政治更多了一份无奈,一份冷漠,赵死后出现一九八九年的场景也不是那么容易。

此外,衡诸“四五天安门事件”、“六四天安门事件”,中国大陆出现的历次大规模学潮民运,都与高层政治权力斗争密不可分。因此,现在更需注意的是,以总书记胡锦涛为首的中共中央,是否会为了急于摆脱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而有藉赵紫阳之死,带出为赵平反的问题,并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名,瓦解江系人马权力?这将是左右赵紫阳身后,北京政局何去何从的另一看点。

否则,赵紫阳的病故,将只是一段剪影,他的平反、他的冤屈、他的历史定位,以及中国的未来,都只能留待历史去解决。

相关新闻
赵紫阳病逝 吴钊燮:密切关注中国情势
组图:赵紫阳生前照片集
陆委会吁中国进行政治改革 以符合国际期待
内外密切关注 中国政局是否出变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