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事件 港府拒绝回应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月6日讯】大纪元记者吴雪儿香港报导/原定于本月11日访港的台北市长马英九,因特区政府拒绝发签证而取消行程,保安局局长李少光拒绝评论事件,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则迟迟才表示,入境处没有将马英九列入黑名单,不发签证给他在下周来港,不会影响港台长远关系。有媒体高层认为,事件进一步令人质疑香港的高度自治,也反映中央政府不能接受批评,不利于两岸统一。另有团体昨到政府总部抗议,指事件破坏“一国两制”,要求港府重新考虑。

在记者追问有关马英九事件下,林瑞麟表示,港府是不会就个别的入境申请作公开评论,强调香港入境事务处并没有将马英九列入任何黑名单内。“如果马市长今后希望再度访港,我们会继续按照‘钱七条’和香港法例,处理任何申请”。

至于今次马英九来不到香港是否与他反对或批评《反分裂法》有关,以及议员希望特区政府重新发签证,林瑞麟拒绝置评。他又认为港台关系“不会因为一次的访港或不访港而影响长远的关系”。

台湾驻港机构“中华旅行社”总经理鲍正钢昨表示,昨日致电特区政府,要求说明拒绝向马英九发出签证的原因,但港府尚未回应。他希望事件不会影响两地日后各方面的交流。

中央社报导,鲍正钢表示,马英九是应香港大学等单位邀请来港,而且参与的是纯学术及市政领域的交流,完全不涉及政治。港府暂时未发给签证,已有香港民众表示遗憾。他说,台港两地民众都希望双方能正常交流,希望港府对这件事能有合理解释。

*难与港府接触

鲍正钢承认自从上任后,与港府接触有困难,希望日后可以建立平常及畅通的沟通渠道,而不是有事情发生后才接触。

台湾驻港文化机构的“光华文化中心”主任路平对事件表示“遗憾”和“不理解”,她希望港府能尽快交待事件。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播研究中心总监陈婉莹认为,港府的做法不可思议。马英九的演讲会延期至4月。她希望各方有时间了解马英九来港是文化交流,有利两地关系发展。

至于届时会否成行,马英九说,港大先前未询问他4月是否有空,推测4月再请他访港,是港大与港府商量后的决定,他尚未考虑此事,但4月时,台北市议会已开会,可能没有时间前来香港。

《开放》杂志执行编辑蔡咏梅认为马英九被拒入境事件,反映香港的高度自治很有问题。她指出,马英九在香港出生,若他一定要来香港,他是可以通过司法程序,向港府提出法律诉讼,不用等港府发签证才可来港。但她估计马英九不会这样做。

对于有传闻指马英九被拒入境是与他公开批评《反分裂国家法》有关系,蔡咏梅认为,若传闻属实,事件反映中央政府“霸道”。她说:“法律是可以批评的,更何况现在法律还没有立。”蔡咏梅指马英九对分裂法的批评中肯。

*完全不接受批评

蔡咏梅分析,马英九是“统派”,而且知名度高,今次遭北京当局如此对待,其实是中央对马英九的一种“惩罚”,因为马英九“批评”了他们。她认为,事件对中央在两岸统一方面不利。在两岸关系方面,中央政府从来不会检讨自己,而事件也一再证明中央是绝对不能接受批评的。

对于两岸关系前景,蔡咏梅相信,中央会继续进行统战。她认为,《分裂法》的立法是政治姿态多于实质,“好无意义”,反映中央对台湾“完全没有办法”。

蔡咏梅对于两岸最终能否统一并不乐观。她说,按中共现时的做法,台湾不会愿意统一,尤其是较重视人权、自由的台湾新一代。她认为,只有待中国有民主化后,价值观一致,两岸界线才会开始“模糊”。

*推联署促准入境

民主党昨日致函所有立法会议员,要求联署信函,促请行政长官董建华重新考虑批出签证给马英九,让他可以在下周如期来港。出席港大举办的讲座的民主党主席李永达指政府今次的决定,影响香港的形象,令人质疑“一国两制”。他又话指马英九来港,有助推动两地文化及学术交流,增进港台关系。副主席何俊仁就担心有本港官员因为政治恐惧,而作出此保守决定。

立法会议员刘慧卿对事件表示遗憾和忿怒。她担心事件会进一步破坏港台关系和“一国两制”。她又指,若马英九未能来港是因为他曾批评《分裂法》属实,对“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一个沉重打击,予人的印象是中央政改的决定是不容置疑,否则会有严重后果”。

马英九被拒来港消息传出翌日,港九工团联会九名代表昨到政府总部,抗议港府不发出来港签证给马英九。他们认为会令港台关系倒退,亦破坏香港“一国两制”的示范作用。联会要求政府重新考虑向马英九发出签证。马英九原定下周来港3日,出席由港大、科大及美国百人会合办的讲座并发表演说。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港六公屋户瞒报物业被定罪
港社福界调查:九成半社工认为政府修例不恰当
邹家成涉未经授权转寄投诉信 辩方质疑法例无禁止
林世雄称有信心任内解决港网约车争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