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国通过信访条例草案

标签:

【大纪元1月8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许波报导)   中国表示正在采取措施,保护公民向各级政府上访的权利,并着手制定保证民情上达的法律程序。观察人士预计,中国此举意在使信访制度化;但长远来看,这种制度并不能真正保护中国劳工的权益。

*国务院通过信访条例草案*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委会议本星期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了“信访条例(修订草案)”。中国当局的宣传机构说,这是一部保障公民提出建议、意见和申诉的权利,进一步疏通信访渠道的法规。会议决定,信访条例(修订草案)经过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目前还不清楚这部条例草案的具体细节,但是《华盛顿时报》援引中国媒体的话说,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信访条例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提出意见和申诉,保持社会稳定。

*民权意识空前觉醒*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领导层目前推出这部所谓保护民众以上访途径陈述冤情的条例不是偶然的。过去两年来,中国民权意识有了空前的觉醒和爆发,民众对强制拆迁、拖欠工资和退休金、司法腐败以及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不平等现像不再逆来顺受,自发的抗争活动此起彼伏。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导,2003年全国共爆发5万8千多起重大社会骚乱事件,参与人数超过300万。去年,民间发生的几次民权抗争事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更是引起全世界的震惊。

*李强:信访制度不成功*

设在美国的中国劳工观察执行主席李强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中国以往的信访制度具有逐级上访的特征,通常越级上访要受到治安管理条例的处罚。但是劳工或民众的冤情在地方上往往根本得不到解决,而民间抗争运动规模的不断扩大说明以往中国实行的信访制度并不成功。

李强说:“就是由于信访制度没有办法得到执行,没有办法有效改善劳工的权利,才使得基层的劳工组织起来,通过堵路,通过游行示威和抗议来维护他们的权利,或是去包围市政府。”

李强认为,中国以往实行的信访制度企图把劳工运动制止在萌芽状态,可是实际上往往适得其反。各级官员为保护地方利益,官官相护,迫使大量民众涌到北京向中央政府告状。其结果只有运气好的极少数冤情得到纠正。不过李强也认为,这种不成功的信访制度反而促进了中国劳工运动和民权组织的扩大。

*李强:预计会有所突破*

尽管信访制度在解决民间疾苦、维护劳工权利方面效果不大,但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目前中国一党专政制度下民情上达的唯一途径。中国劳工观察执行主席李强对本台表示,从目前中国当局高调推出新的信访条例来看,他预计会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他说:“我希望看到的是,如果民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够在基层解决,如果正是因为基层解决不了民众才到中央上访,那么中央就应该直接干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中国的信访办公人员。如果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我想就会有利于信访制度得到执行,也有利于缓和劳工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尖锐的冲突。”

*龚小夏:阻挠民众维权活动组织化*

国际舆论认为,中国这次推出新的信访条例,目的可能是要以法律手段规定信访程序,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劳联-产联的研究人员龚小夏认为,中国提倡信访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阻挠劳工和民众维权活动的组织化倾向,用个别申诉的个人途径解决制度性的问题。这是根本行不通的。

龚小夏说:“信访这种现像或大量信访的存在本身就是人权状况不好的一个标志。你在底下弄得那么糟糕,出现那么多大问题,逼得大家千辛万苦去上访,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龚小夏认为,把这种东西制度化可能有助于个别案例的解决,但是解决不了根本的制度问题。她特别强调指出,信访制度提倡个人与政府交涉,有利于中国当局维护短期的社会稳定;但是从长远观点来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企图阻止中国劳工组织化,不利于中国民主和人权运动的发展。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北京当局人权日的镇压 传胡锦涛讲话
二○○四中国十大新闻
北京驱赶维权人士手段阴险
天安门广场岁末警备依然森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