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重返60年前登上美国的落脚点

标签: ,

【大纪元10月11日讯】(大纪元时报记者世桑新泽西报导)一群年过80岁的中国云南省政府60年前公派留学生,从全美各地携眷聚集于新州北部城镇Jersey City 的Exchange Place,于10月2日上午10点半登上他们到达美国的第一个落点旧码头遗址,旧地重逢,畅叙乡情,时代变化和人世沧桑。

  这次有11位当年的留学生及其眷属20多位老人参与聚会活动。他们是来自新泽西州的纳忠陞夫妇,费城的方宝贤夫妇,底特律的苏尔敬夫妇,新奥尔良的窦溥仁夫妇,夏威夷的郭启柱夫妇,麻州的赵国书,德州的刘泽铣,成平,陈明瑛,以及已经去逝的新州周宝瑶以及旧金山和惠桢的太太们。尽管大家从前有过几次交流小聚,但是这次是邀约人数最多和最齐的聚会。

  这次由纽约-新州云南同乡会的同乡们担任聚会迎送接待事务。老“留学生”们先由美国各地汇集于新州北部城镇Parsippany的希尔顿旅馆 Hilton Hotel,小聚在位于新州北部城镇Boonton的云南同乡会长陈明杰家和居住新州的纳忠陞家,然后在Exchange Place旧码头遗址和州立自由公园(Liberty Park)的艾丽斯岛(Ellis Island)移民博物馆以及自由女神像岛(Liberty Island)参观叙旧,再回到各自的居住地。临别时老人们还赠送给纽约-新州云南同乡会一幅从台湾专门请人书写的<大同歌>共勉,留下昆明大观楼长联礼品作为纪念物。

  老年人给年轻人讲叙了60年前他们如何来美的经历。那时乘坐瑞典和美国员工的Gripsholm 号客轮,由东方印度的Bambay经欧洲希腊的Piraeus,由东向西跨过大西洋海路,在1945年8月2日到达码头。当时有1509人乘客,有印度人,中国人,伊朗和伊拉克人,希腊人,俄国人以及一些无国籍者等世界各地的乘客。这艘船是第14次载了各式各样的欧洲难民来到美国,有的人为了上船已经等了好几年时间。其中由中国来的乘客中,除了有8位由中国返回的传教人,帮助中国空军的两位美国飞行员,他们在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和扶伤中受到了很高的称誉,还有就是174位中国人中有“一批到美国深造的学生”。这是他们到岸第二天<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中这样记述的,这也是由现在的同乡会长陈明杰先生的三舅苏尔敬先生以及其他伙伴们仔细考证,同Jersey City 图书馆员联络查证,找到了当年的历史记录。于是大家把这个时间定为他们的60周年聚会日,几经联络组织,最后达成了重返故地之游。

  这批留学生是当时云南省政府先后送出的公派生中的一批。当时的龙云省政府为了促进云南开发建设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抗日战争即将结束,西南联大人才即将回到内地,为了解决人才断层危机,政府有识之士呼吁奔走,经过经济部门于中学生中举试,在贫富贵贱和勤奋好学者中公平竞争,最后于1942年在44人位年青学生中培训最后送出40人,随后奔赴美国各地大学深造,如机器制造和金属冶炼等。当时邀请了大批西南联大教授教学的培训班主任是缪云台先生,他是1913年云南公派留美学生,1919年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矿冶系,回国后成为云南锡务实业家和银行家,为云南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后来成了人才投资的促进者和领头人。与大家一起参加这次聚会活动的缪先生女儿也向大家介绍,缪先生1973年回国观光后于1979年定居北京,并且担任经贸部特约顾问,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董事等,于198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当年护送这批赴美留学生的领队是金龙章先生。他自云南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1924年公费留美就读麻省理工大学电机专业,回国后曾经在上海工作,30年代应缪先生之约回乡建设抗日大后方,任电机工程师和实业家以及经济委员等。当时这些留学生刚刚到达美国居住在曼哈顿旅馆的第二天,就被街头庆祝二战的鼓乐惊醒,那时正是全世界都在结束战争百废待新的年代。金先生于1950年后居住美国波士顿,晚年居住新泽西,2000年去世,享年98岁。1949年中国政府生变,后来这批留学生的经济来源也面临危机,当时的毕业生有的回到家乡成家立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折腾”。有的留在当地自谋生路,也有的继续深造,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打拼创业。70年代中美建交之后,有的人借道其他国家逐步与家乡取得了联系,实现探亲和参观甚至奉献夙愿之路。现在有的人还时常往返于中美之间,为促进和参与科技交流活动贡献智慧和力量。例如纳西族家庭的方宝贤先生,不仅有10位子女和满堂孙辈,而且还曾经在云南大学和内蒙大学做兼职教授,是太阳能方面的专家。

  60年过去,这批留学生中的存活者约有20人居住在美国或者中国各地,这次11人在美国新泽西相聚时,大家感慨万分,正如现在居住在昆明未能参加聚会的陈永定先生贺诗里写的,“昔日青春少年郎,如今苍苍老犹壮”,他们除了称自己是聚会的幸运者,相约各自珍惜生命将来70周年时再见。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年人,都操着流利英文,但是云南乡音未改,很多人还能够记住一些幼时的家乡趣闻。他们在打拼西方世界的经历中,各自学有所长,都是各个行业的姣姣者,在教授,研究员和工程师以及神职人员等职业中功勋卓著,堪称人才“瑰宝”。他们的家眷中,有华裔和美国人以及欧洲裔,都已经是古希老人。他们大多数人儿女成群子孙满堂,有的人家之年轻一代还是美国常青藤学校的高才生,是美国社会知识人才的中坚力量之一。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34集电视剧《巡城御史鬼难缠》31-34集剧情
华邮:中共统治难长久 外界应有所准备
勤益技术学院创办人张明过世 享年一百岁
超商推出专业级葡萄酒专区抢占市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