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点】 缺少结构性改革的民主化

标签:

【大纪元10月20日讯】最近一年,尤其是过去这几个月,台湾的政坛看来波涛汹涌。透过几个案件的挖掘和追踪,新闻媒体持续抨击民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官员操守。民间人士也纷纷站出来剖析民进党的性格、弱点和理想的失落。这些批评和解析几乎全由民间社会主导。对照之下,在拥有调阅权和调查权的国会,居于多数的在野党却只会向民间社会捡些弹药,其火力之弱,连一向对“泛蓝”--也就是国民党和亲民党--亲善的媒体,也时有埋怨和慨叹。

在执政的民进党这边,最近有一个派系发出内部改革的声音,陈水扁总统也提出“六大改革”加以回应。这“六大改革”正是我们今天想谈的重点。

一个国家从威权专制向民主转型,一定要有某些基础性、结构性的改革。陈总统所提出的六大改革之中,就有四项属于这个类型:包括宪政改造、租税改革、媒体改革和追讨国民党党国合一时代不当取得的庞大党产。这四项改革的基础和结构,绝对不是陈总统剩下的两年多任期里,所能完成的。但是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台湾民主化已经十多年了,为什么这些结构性的改革到了今天还停留在“誓言要改革”的阶段?

这个问题很复杂,也很重要。如果不试图了解,或忘了它的存在,将会影响我们掌握和解决其他许多问题的能力,虽然我们今天只能很简单地谈。

台湾是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里出现的年轻民主国家之一,可是和其他新兴民主国家相比,台湾的民主化过程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原来专制执政的国民党在民主化后,却继续执政了十几年。这里有一个矛盾。一方面是,结构性改革的意识和动力总是在民主化的早期最鲜明、最强烈;另一方面,结构性的改革却必然会伤害到长久累积的既得利益,这是台湾民主化后,继续执政的国民党所面对的难局。不难理解地,国民党采取了两个对付这个矛盾的策略:第一是拖延结构性的改革,第二是用开放政党竞争来疏解社会期待结构性改革的压力。如果只考虑一党私利,这是很聪明的策略。当时,国民党不但有执政优势,更有庞大党产,它预期能像日本的自民党一样的“永续执政”,并非不切实际。事实上,要不是2000年时,国民党分裂,民进党根本不可能执政。可是很多结构性的改革--不只是陈总统所提的那四项--就这样被拖延下来了。

但这也是民进党最让民间社会失望的地方。有幸得到执政的机会,民进党并没有保持和加强必然会随时间而弱化的改革意识和动力,因此,虽然执政5年,结构性的改革几乎进展极少。另一方面,台湾民主化十几年后,才在最近开始改造的国民党,结构性改革的意识更加薄弱。甚至民间社会本身的改革意识,也远远不如民主化早期那样鲜明强劲。自由选举和人权保障只是民主化的一部分。长期深化民主所必须的结构性改革,不但是台湾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对关心改革的大陆听众而言,这段台湾经验恐怕也有参考的价值。

  (本文由中央广 播电台《台湾观点》节目提供,节目首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7时55分,网址为:http://www.rti.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台湾观点 】 祝福中国,祝福台湾
【台湾观点】  声援四百万人退党
【台湾观点】马英九连结台湾
【台湾观点 】 令人尊崇的欧洲小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