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工局坪林因应对策遭退 台环署要求补件再审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钧凯台北四日电)行政院环境保护署今天召开环评专案小组会议,审查由交通部国工局提出的坪林行控中心通车使用管制因应对策,以决定在北宜高未全线通车前的管制措施;会议中,环评委员一致认为,报告中对环境污染现况的调查资料仍嫌不足,无法厘清通车所造成的冲击,要求国工局应在二周内补件再审。

交通部今年秋节前夕,径自宣布开放坪林行控中心每日四千辆车无照通行,由于明显违反一九九一年仅提供快速救护或紧急疏散车辆通行的环评结论,环保署于是要求国工局须提出环境影响调查报告及因应对策送审,以决定局部通车阶段的管制措施。

国工局提出的因应对策则建议,在北宜高速公路未全线通车前,坪林行控中心应以总量管制为基础,采每日四千辆上限通行,并认为开放通行,有利节省旅行时间、汽柴油燃料,对水源区大范围的水污染及空气污染亦有减量助益。

不过,审查过程中,环评委员一致认为,报告中国工局对于坪林行控中心开放通行后,对周遭环境现况包括水质、空气品质的调查,仍不够详尽,且仅局限于平日的调查数据,对于车潮、人潮高峰的假日却只字未提,因此,决定退回因应对策,要求补件再审。

环评委员具体要求应补正资料的部分,包括国工局应就坪林地区假日时的环境品质,再进行污染现况调查,且应清楚交代所援引的四千辆管制上限,究竟是采用何种计算基础求出;同时,环评委员也决定将于假日时,再安排赴现场进行勘查。

会议中,更有环评委员直接点名交通部带头违法,赶在全线通车前,偷渡坪林行控中心的管制措施,却操作舆论,把通车与否的全部压力,都诱导到环评委员身上,若依法回归环评结论,法律上根本不存在开不开放为“交流道”的问题,但交通部提出的所有管制措施却都以“交流道”模式来设计,交通部实在应自我检讨。

环保署表示,依法将要求国工局在二周内,补齐环评委员要求的资料后,再度将因应对策送审,环保署也会尽快召开第二次的专案小组会议进行审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