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咖啡殿堂 台湾味飘香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3日讯】文自由时报 ◎记者王涵平、罗欣贞、张存薇、庄育凤、佟振国

前言︰随着台湾人休闲品味提升,咖啡需求量大,台湾各地掀起一股抢种热潮,本土咖啡已演变成台湾的新兴休闲农业,一场咖啡品牌战争正如火如荼的上演。

当咖啡逐渐成为台湾人新的“生活仪式”后,咖啡相关产业也应运而生,各产区对咖啡的附加价值,已不是单纯的咖啡品牌,而是结合观光的产业特色,形成台湾特有的咖啡文化产业。

由于咖啡是舶来品,台湾人抢种咖啡结果,长远来看,土地利用是否符合效益,咖啡能否在本土生根,甚至与国外一较长短,都有待农政单位作全盘规划。

沿着台南县东山山区蜿蜒山路,隐约可见远处映现着红、黄、绿、褐等不同色彩的椭圆形小果实,争相结满在六公尺高的树干与树枝间,阿拉比卡咖啡树如同挂满迷你彩球的顽皮小巨人一般,展现旺盛又闲适的生命力。

相同的景象也出现在云林县古坑、嘉义县中埔乡、南投县惠荪林场、屏东三地门乡德文村、台东县太麻里乡金针山、延平乡武陵社区等地,这股抢种咖啡树的热潮正持续发烧。

台东市农友王天福看好本土咖啡市场,目前种了约四千棵咖啡树。他说,本土咖啡豆供不应求,有潜力,他预计增加到两万棵果树。王天福对种植咖啡的前景,无异代表许多咖啡农的心声。

由于本土咖啡产业蓬勃发展,咖啡豆品种都是阿拉比卡,烘焙后的口感大同小异,因此业者与地方政府相关单位为凸显特色及行销策略,在强调咖啡品牌的同时,也以结合观光资源,强化市场区隔。

云林最早自创品牌

云林县是最早建立本土品牌的,最早的自创品牌当属“巴登咖啡”,业者张来恩自幼跟着父执辈种植咖啡,民国七十三年左右,在荷苞山地母庙旁开了第一家本土咖啡专卖店,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功打响名号,不但在北部、中部开了数家分店,还间接促使古坑乡公所举办二○○三台湾咖啡节。

这项台湾咖啡节活动,除成功打响古坑台湾咖啡知名度,更促使古坑大华山地区从传统产业转型为休闲产业,带动地方繁荣发展,也掀起了国内本土咖啡热潮。为趁胜追击,云林县连续举办两届台湾咖啡节活动,推出台湾咖啡大街、咖啡生态导览、免费DIY炒咖啡豆等活动,吸引各地民众前来品尝道地台湾本土咖啡,奠定古坑在本土咖啡发展的重要地位。

台南县东山乡也不甘落后,去年也举办东山咖啡节,并以国道三号东山休息站的来往人潮强打品牌,一举打响东山咖啡名号,也在本土咖啡市场占一席之地。

屏东县三地门德文咖啡,直至去年正式起步,目前还没有生产咖啡豆,不过乡长包水生却对前景充满信心。他说,未来德文咖啡除了成立农民产销班、开发高价值的附加产品外,将搭配原住民部落的风貌,以观光行销做后盾,吸引民众深入产地亲近咖啡,再造德文咖啡奇迹。

惠荪咖啡知名度高

南投县中兴大学惠荪林场近几年来也推出生态及咖啡深度之旅,游客可以了解咖啡的生产、制造过程,并现场品尝香醇咖啡,惠荪咖啡的知名度因此响亮。

民国五、六十年代,退辅会在台东县太麻里乡金针山、延平乡武陵社区推广种咖啡,后因行销不易、逐渐没落,这两年不少农友看好本土咖啡潜力,与业者结合契作,开始种植“阿拉比卡种”咖啡豆,卑南乡甚至有农友打算推出有机休闲农业体验。

本土咖啡品牌战方兴未艾,有机种植成了另一项卖点。

东山坚持有机种植,东山乡农会并成立县内第一个咖啡豆产销班,营造咖啡种植品质的意图相当明显。

惠荪林场也不遑多让,场长洪泉旭指出,惠荪林场咖啡园面积约十二公顷,不喷洒农药与使用化学肥料,且是有机栽培,加上咖啡树都是种在相思树林间,避免日光长时间直射,营造出合适的生长环境,生产的咖啡气味芬芳,还曾荣获美国农产品世界品尝会银牌奖。

云林县古坑乡长谢淑亚更指出,古坑乡生产的咖啡在日据时代不但是进贡日本天皇的最佳礼物,也曾获世界咖啡竞赛银牌奖。谢淑亚直指古坑咖啡的传统优良品质,早已奠定基础。

屏东的“德文咖啡”在日据时代曾经获得国际赛银牌奖,随着本土咖啡崛起,德文村也摩拳擦掌,决定复兴。

为了强调在地生产咖啡豆的“真实”,有效区别其他产地有混豆的情形,东山咖啡以其东山最早种植咖啡树的地方在崁头山,叙述曾缘波老先生的拓荒牺牲奉献精神,从楠西乡将咖啡豆种苗携回种在崁头山上,让游客品尝道地东山咖啡的美味时,更加深印象。

以特定产地咖啡作为专卖店的咖啡馆,也是促销产地品牌的利器。

东山结合生态旅游

云林华山当地咖啡业者也自行筹组产业联盟,以参与美食展、举办情人节、圣诞节等应景活动方式,共同行销咖啡产业,吸引人潮至古坑乡消费,同时积极培训导览员,让古坑乡休闲产业得以永续经营。

东山山区并有多家咖啡馆,除贩卖道地的东山咖啡外,并以山区丰富的自然生态,让生态旅游也成为东山咖啡产业的重要特色,目前从崁头山到李仔园山区都有展现不同特色的咖啡馆。位于东山李仔园附近山区的“大锄花间”咖啡农场,以二年时间进行营造,除了满山的咖啡树,重要的是洋溢人文特色,除计划办理人文讲座,也陆续开放空间让艺文界朋友办理植物染、陶艺等活动,同样让不少游客趋之若鹜。

本土咖啡品牌战正如火如荼展开,在讲求新鲜、道地的同时,古坑咖啡因国内咖啡树栽培面积有限,曾遭质疑有混豆嫌疑,尽管古坑乡公所打算推动咖啡认证制度,申请类似CAS优良冷冻肉品的认证标章,为消费者的权益把关,但面对国内咖啡种植不敷需求,未来的各地品牌战将日益激烈。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