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王敬之:认清宿敌,并非恩怨

王敬之

标签:

【大纪元3月2日讯】小日本近年来又蠢蠢欲动了,自然引起华文媒体一片声讨,声讨中总不免提到中日之间长期的交往和过节,于是文士作风絮絮叨叨历数恩怨情仇。严格讲来,这“恩怨情仇”的遣词用字是有语病的。中日之间无恩无怨,从来没有两情相悦,也没有不解之仇,但确是民族性格和地理位置所造成的宿敌。惟有认清事实,才能防敌化敌,善于相处,免致上当受欺,亦免兵戎之灾。

征诸斑斑史实,日本对中国从古至今都是馋涎欲滴,有机会就占便宜。大便宜、小便宜、文便宜、武便宜、刀光剑影下的便宜、莺歌燕舞中的便宜,凡是便宜总要占;占便宜的方式,端视中国的国情和日本的实力而定。最终总要占到便宜,这个宗旨是永远不变的。这是大和民族的独特优秀性格所决定。正如每个人的性格不会变,所谓“三岁知老”,一个民族的性格也永远不会变,此之谓“民族性”。两个民族的截然不同的性格,造成了宿敌,并非出于恩怨情仇。

在中日的关系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大概就是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去东瀛这一无法佐实的传说,以及日本派大批“遣唐使”留学生到中国来承受华夏文化这个确凿的史实,除此大规模的交往外,有些个别的高僧和硕学之士移居东瀛也起过很大的作用。但在那些时期,中国绝对是块啃不动的大狮子肉,小耗子既然不敢妄想偷吃,只好乖乖求学。这大和民族学习是不含糊的,有些东西中国久已消失了,它日本倒原封不动保存着,这是大和民族了不起的地方,但它保存中国的国粹为的是他们自身受用,目的不在于为中国保存国粹,所以无所谓恩怨。

在整个历史的更多旧账上,我们这个芳邻却是突出其本性的另一面:从事鼠偷狗窃的勾当,所谓“武运长久”。其佼佼者就是“倭寇”,长期地、持续地在东南沿海骚扰不断,特点在于不跟你正面作战,却劫掠烧杀无所不用其极。倭寇后代发明用“进出”代替“侵略”,实在是渊源有自,他们祖先早就是以进进出出的形式来大侵大略。后来那些鬼鬼祟祟的不宣而战、偷袭人家军港,也全都出于这种本性,不足为奇。它近海要骚扰,远洋也要偷袭,非要尝到苦头才放乖。

上文已言之,历史上日本学中国,纯出于羡慕中华文明,你中华开放愿教,他就乘机拿去,谈不上什么“文化交流”。后来不断进出,一直到满州国、维新政府等等,也不是基于什么深仇大恨,而是中华既弱又乱,不捞白不捞;甚至南京大屠杀也是中国自不争气,你无力抵抗,他就挺进。野兽总是有兽性的,你的窝囊刺激了它的兽性大发作,发作到不可收拾,自属必然。种种暴行,固然是野兽所犯,窝囊的饲兽者也难逃咎由自取之讥。

现在,有出息的华人应该一方面师夷所长,倒过头来向日本学习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则识夷本性,时刻提防其兽性。前账绝不能忘,新账绝不再让。高喊“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简直是卖国贼,因为这句口号对日本一丝一毫的作用也没有,徒然暴露自身之丑,之无耻,之卑鄙,之没出息。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专栏】王敬之:中共老矣 小民壮矣
【专栏】王敬之:勿忘“愚民”
【专栏】王敬之:“共产后”重在善后
【专栏】王敬之:危机之根:认同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