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杰:故去的赵紫阳比活着更可怕

侯杰

标签:

【大纪元4月12日讯】2005年1月,紫阳过世,北京数十自由知识分子、异议人士以及数十上访人员被警方监禁起来──不外出工作的,警车在家门口盯稍,如需外出,则警车警员后面伺候(这种方式俗称“软软禁”);另有一种是警车当门,不准外出(这种方式俗称之为“硬软禁”);而对于外出工作的,则有警车接送上下班,两点一线,不许它往。监禁跟踪行动直至赵紫阳遗体告别仪式完毕,才告解除。此次监禁行动,无论从规模、还是从预算、还是从监禁程度,都是近年来所罕见的。这大概是基于中国官方对1989年胡耀邦逝世引发的振动中、外的民主风潮的一种警觉,同时也反映中国官方对赵的影响力的提防。他们担心1989年以来在中国事实存在着的自由思想和政治异议群体借助赵紫阳这位中共前总书记的逝世,搞其精神“合流”。

中国官方的担心显然不是多余的。新年后,被监禁者还是通过各种渠道纷纷前往赵府拜祭。赵家子女对这些警方严密监视下的京城另类群体,做了如同所有拜祭者一样的接待,并向每人赠送一幅赵生前的最后留影。这张小像摆放于每个拜祭者的家中,也刊登在海外最大的民运刊物《北京之春》的封面,更成为海外声势浩大的纪念赵紫阳活动的标志性物品。一时,满头白发、面带微笑的赵紫阳,成为了自由想和异议群体的精神旗帜。我对此事的评价是:赵的过世已经使赵成为了一个象征──自由思想的象征。而以这些自由知识分子和异议人士走进赵府为标志,说明中国自由思想群体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已经集结在了赵的精神旗帜之下。历来没有统一的精神感召、没有统一领袖形像的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和政治异议群体,很有可能借此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也许这是人们事先没有想到、也是中国官方当局不愿见到的。中国官方严禁这种现象的出现。

清明将至,警方再次对自由知识分子和异议群体采取行动,以软软禁的方式将一干人等再次严格看管起来,严防他们再次踏进赵家。我想中国官方的想法是:如果任由他们将赵府当作自由思想庙堂来参拜,那么总有一天,这个地方可能成为酝酿新的思想和行动风暴的发源地。鉴于1989年事件的教训,防患于未然,中国官方要把每一个事件的幼苗都掐死在摇篮中。但是,我想大家都能明白的是:警方能在某一时间段禁止人们进入赵府,绝不可能永远阻挡人们进入赵府;警方即使能永远阻挡人们的形体进入赵府,但是,他们决不能阻止人们的思想在赵的精神旗帜下集结。如果人们真的有了以赵为精神旗帜的共识,那么靠阻止人们进入赵府,是不可能预防这种事实的形成的。

1989年的民主风潮后,这位前总书记拒不认错,坚持己见。中共惧怕他的影响,对他实行硬软禁政策,断绝了他同外界的往来,使其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赵的人马被清洗。他在党内的影响被肃清。官方竭力使他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为人们所淡忘。但是,事实证明,赵的有形影响被肃清,而其精神影响却难以肃清。他的不屈精神、同组织决裂的决绝态度,的确给后人留下了堪可景仰、得以效仿的典范,也为新一代自由思想者树立了道德的形像。如果说赵在世,还因为他前中共党魁、现中共党员的身份使人们对他评判有所顾忌的话,那么随着他的故去,人们可以任凭自己对他的理解,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精神要素,然后对他讴歌膜拜,最终集结在赵紫阳的精神旗帜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共而言,过世的赵紫阳真的比活着的赵紫阳可怕。(2005年4月3日)
──转载自《民主论坛》网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侯杰:不仅仅是缅怀──悼紫阳
中共为何不敢还赵紫阳公道和为六四平反?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