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整对台政策 深化两面策略

标签:

【大纪元6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任纹仪台北特稿)今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起伏与变化,有人认为,这反映出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国当局在对台政策上采取了主动,其部分原因可能与台湾政局变迁有关;而其做法是坚持原则之余,展现出灵活性。

今年一月,两岸首先展开台商中国新年包机谈判,相关机构在各自政府授权下最终达成“多点、对飞、不中停”包机互飞的新模式,并于中国新年顺利完成飞行,不仅启动两岸务实多元的协商机制,也令两岸关系经过多年的颠簸后,展现出和平稳定的新格局。

不过,这个局面维持不久,三月份中国方面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海问题,又令两岸关系重新陷入紧张并触发国际社会关注。

而在台湾及国际舆论同声谴责反分裂法之际,中国方面却又破天荒地邀请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在台湾掀起一轮中国热;而此举不但转移了各界先前对反分裂法的讨论和忧虑,也被认为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契机。

在短短几个月内,中国当局对台所采取的措施起伏如此巨大,开始令外界关注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对台策略思考。

美国国务院前亚太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日前对台湾参访团表示,中国愈来愈了解台湾内部政党之间复杂且竞争激烈的情形,胡锦涛也善于应用这种政党竞争态势,藉由邀请连、宋访问大陆,向国际社会表达中国有诚意改善两岸关系,并塑造陈总统是两岸“麻烦制造者”,对台设下圈套。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张五岳则认为,北京近来调整对台政策,与台湾政党的合纵联盟,以及去年立委选举后泛绿无法过半数有关,“北京将两岸关系战场相当大一部分拉到台湾,这与台湾政局发展高度相关”。

中国问题观察家普遍认为,去年九月胡锦涛接任中共军委主席后,以他为首的中国第四代领导班子已全面接班,从此中国对台政策及相关工作全由胡锦涛拍板定案;而今年三月提出的“胡四点”,就成为现阶段中国最新的对台思路,其中包括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争取和平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以及反对台独的立场。

尽管过去半年来北京的对台政策软硬兼备,但薛瑞福的整体看法是:中国改变了对台政策的做法,但看不出对台政策的立场有任何弹性及改变。

张五岳则指出,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领导层的决策风格、对台政策的决策机制,以及对台政策的战略与策略,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他表示,中国方面主要对台采取区隔对待策略,利用“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将台湾朝野区隔对待,同时硬的一手抛出反分裂法,软的一手则希望释放善意,缓和台湾和各界疑虑,并有分化台湾的用意。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过去几个月来的对台政策是“项庄舞剑、志在民进党政府”,因为北京理解到,它的主要对手还是执政民进党,需要与它接触,但由于彼此存在政治分歧,欠缺互信机制,目前只能创造进行实质对话的基础和条件。

对于两岸未来能否透过原有管道重启对话,铭传大学新闻系教授许志嘉指出,这要看两岸政府在“一个中国、九二共识”问题上如何退让。

他说,解决上述争议,目前看来有两种可能,一是陈水扁总统采用宪法一中的模糊概念去接受或解释“九二共识”,二是胡锦涛接受陈总统所提出的“两岸以九二年香港会谈所获致的成果作为基础”,以此为“九二共识”。

也有学者认为,从两岸各方近期发表的谈话来看,其实两岸对“九二共识”背后所呈现的意义及内涵没有很大歧见,但北京方面所坚持的“九二共识”四个字,却是民进党政府无法接受的。

综合而言,一些学者专家认为,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对台政策软硬兼备,它的柔性攻势显然是要争取台湾民意的认同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但在硬的一面,它却从未放弃对台的武力威胁。这种两面手法不但令台湾民众产生疑虑,也始终令人质疑北京对台政策的用心。

相关新闻
天然气水合物高雄外海蕴藏量丰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亚洲安全
马英九:连胡会成果 未来推动两岸关系依据
中华发展基金案表决失利 台联党团:遗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