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铁观音 果酸茶香一泡红

人气 315
标签:

【大纪元6月1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其豪╱专题报导

台湾台北县石门乡位于北海之滨,地处偏僻,居民早年以讨海、务农为生,百余年前引进“硬枝红心”品种铁观音茶树后,揭开石门制茶产业新页,早期主要制成绿茶、红茶外销;民国70年后,改以铁观音茶做法制作“铁观音茶”,茶汤甘润厚醇,一举成名。

石门乡农会总干事许玉郎指出,乡内茶园多数位在海岸台地的背侧,由于不会受到海风直吹,加上大屯山优良的水质、山区云雾缭绕,年均温在摄氏18度至20.5度间,采茶时期温差约5至7度,相当适合茶树生长,好环境配合当地红棕壤土质,使石门铁观音茶别具风味。

许玉郎说,石门制茶史追溯到百余年前引进中国福建四大名种之一的“硬枝红心”品种铁观音茶树,该品种茶树直立枝干结实,芽少叶厚,制茶老师傅传承中国安溪制茶技法,日治时代初期,国际茶叶市场需求殷切,当时以铁观音茶树制作成绿茶及红茶,抢攻国外市场,由于品质、口感均不亚于锡兰红茶,尤其受到日本人青睐。

耆老印象中,石门乡老师傅许李(或称许里 )制作红茶技术超群、扬名国际,曾获日本天皇召见的殊荣,并远赴日本与当地一流制茶师傅交流,返国后进一步激励乡内茶农。

农会推广股长李昌烈说,日治时代石门制茶业相当活络,茶园占地达一千多公顷,乡内有多座大型制茶厂,最著名的有所谓“八大家”,如草里制茶厂、重门茶厂、金记茶厂等,阿里磅红茶名声响亮;台茶外销为国家赚取不少外汇,但这种荣景因二次大战有了重大变化。

许玉郎指出,战争期间台茶几个主要消费国经济开始走下坡,加上战败国日本消费市场萎缩,使外销受挫,茶农转而抢攻国内市场。

不过,因内销市场供过于求,加上获利远不如外销,供需失调下,造成乡内茶厂一家家结束营业,生存下来的茶农改以小规模的家庭式经营,相对品管、制茶技术参差不齐,行销通路也出现瓶颈。

由于“硬枝红心”品种的茶树较适合制作铁观音茶,而非早年的绿茶、红茶,石门乡农会也发现到这个问题,农会总干事许玉郎70年到任后,开始与台湾省制茶改良场合作,辅导茶农以铁观音茶的做法制作“铁观音茶”,由于泡出来的茶汤甘润醇厚,还散发出阵阵果酸香味,一炮而红,石门铁观音也因此得名。

许玉郎说,目前乡内茶树面积约300公顷,春茶、冬茶年产量仍有30公吨,农会并于每年春、冬两季举办优良茶比赛,得奖茶农除获颁奖牌,所焙制的茶叶也变得炙手可热,冠军茶更是身价百倍。

手工制茶年代 叶叶皆辛苦

记者黄其豪╱专题报导

石门乡茶叶产销班班长谢国村三代都是制茶名家,制茶技术继承祖父谢泉、父亲谢木得,15岁开始接触种茶,承接制茶工厂38年,从事制茶产业超过半世纪。

谢国村曾获87年台湾省10大杰出专业农友,专业领域便是茶叶,论起制茶称得上家学渊源,祖父谢泉为石门草里茶厂师傅,与蒙日本天皇召见的制茶名家许李君同时期。谢泉在日治时期担任甲长(等同邻长 ),专精制茶教学,获官方聘为巡回教师,经常到南港、沙帽山、汐止等地教农友种茶,获颁“制茶巡回教师”证明。

谢泉以石门所产的茶叶制成粗茶,再扛到台北贩卖所,进一步制作,留给儿子谢木得约卅公顷茶园,当时石门全乡除少数林地、田地,举目所及几乎都是茶园,制茶工厂包括金记、德利、阿里荖等十余家,其中有两家为甲级制茶厂。

谢家在制茶高峰期,家中有5名以厂为家的长工,青少年时期便与茶叶为伍的谢国村回忆说,当时手工制茶年代,制茶业经营起来特别辛苦,因市场需求量庞大,制茶量比质更重要,工人分两班制赶制,老板又比工人辛苦,不仅自己要做,还必须紧盯着工人作业。

为了维持品质,机器开关一开,一个多月不曾停机,在采收茶菁后便开始与时间赛跑,由室外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回软、揉捻、初干、布巾揉等,到采菁至杀青为止,至少15个步骤要接续完成;白天做不完就得连夜赶工,消耗的体力非一般工作所能比拟,由于做多、做久了,后来遇到不顺手的地方,便会想办法改良机器,甚至自行研发茶叶整形机。

茶农除了劳力,还必须费心思才能把茶叶卖得好价钱,因为早年交通不便、产销制度不健全,石门茶农必须背着叶茶走到台北卖给大盘商,商人挑三拣四压低价格,茶农碍于背回乡内找不到买主,只得贱价在台北贩售,这种不公平现象直到农会介入辅导才获改善。

石门农会总干事许玉郎 行销推陈出新 老少通吃

记者黄其豪╱专访

石门农会总干事许玉郎将石门当成第2故乡,民国70年担任总干事以来,带领茶农主攻铁观音茶,为石门铁观音打下口碑,让石门铁观音、石门陈年老茶扬名海内外;农友擅长制茶、农会很会卖茶,是石门铁观音历久弥新的关键。

许玉郎认为,在讲究行销的年代,不仅要会制茶,更要会卖茶,产品才不会被淘汰,所以不定期率产销班成员出国参加农特产品展售,搜集市场情资,也了解台湾茶叶国际竞争力在哪里,还曾到中国安溪观摩最道地的制茶方法。

铁观音传统口味较重,但年轻族群喜欢带有淡淡茶香的清香口味,于是他建议茶农烘焙口味较淡的铁观音茶,这种颠覆传统的做法 在推行时受到不少阻力,最后由于市场反应不错,茶农观念也逐渐改变。

推易开罐 趋近市场

另一方面,为因应都会繁忙生活,消费习惯趋向便利性,农会也自意大利进口全自动茶袋包装机,每台机器一天可生产4、5万包茶袋,并研发易开罐茶品饮料,方便消费者选购。

陈年老茶 攻伴手礼

除了开拓年轻一代的市场,农会并集多年制茶经验,推出铁观音陈年老茶,陈年老茶强调传统香醇的风味、重视喉韵,而且要储存10年才能上市贩售。第1批石门陈年老茶收购自民国71年的上等铁观音比赛茶,经妥善储存,每年视天候状况进行4、5次焙火程序,待第10年期满加以精制,才以瓷醰包装上市,属于特级茶制品,首批老茶84年推出后即广受品茗行家欢迎,加上包装精美,成为送礼自用两相宜的伴手礼。

许玉郎说,石门铁观音茶采布巾揉的制作程序,是与众不同之处。农会花5年时间研发改良焙茶炉,结合电炉、电焙炉及传统挖地窖木炭焙茶精华,成功利用木炭热能折射穿刺功能,让茶叶紧结条索并达到卷结的外形,老师傅利用保温箱热茶叶,让茶菁在温热中充分达到催化作用,再以布巾反复至少18次包裹搓揉、掀开动作,使茶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常饮不伤胃。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控网严 听众怨言多
交趾陶大师  入监传绝活
台吁美日 催生中国民主
五洲制药老董 遭勒索3050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