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名牌大学生自恃系出名门与现实职场脱节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6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赵彦上海特稿)中国知名学府毕业生最近几年的职场竞争似乎风光不再,多项调查显示,特别青睐这类毕业生的中国内外企业比例不到三成,症结在于这些“天之骄子”自恃系出名门就该受到荣宠,可是,顶著名牌的光环与实质表现却迫使企业退避三舍。

尽管仍有不少大陆媒体在毕业热季中,吹捧名校毕业生如何受到企业礼遇,或是宣称还没毕业就被企业“搜空”,但实际上从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网站校友留言中不难见到言过其实,甚至出现集体求职遭拒窘境。

有媒体说,这个现象早于二零零二年的“北京春季人才招聘会”就已透露警讯,当年一家美国知名跨国企业北京代表处的招聘条件就摆明,“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代表处的理由是,因为过去聘用经验觉得都不成功。

去年底还有一项针对中国化学集团、西安铁路等中国五十家企业调查,对北大毕业生“印象非常好”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八,难堪的是“坚决不招聘北大毕业生”的企业高达百分之三十四。

有些台商反映,起初招聘人才的心态都抱着除了名牌大学毕业生,其余免谈,近年完全改观,一律以适才适任为原则。

江苏的一家台商干部说,无法解释到底是雇用时运气不好,或是名牌大学生的通病,这些受聘者个个都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且坚持“三不要”原则,即薪水太低不要、简单的工作不要、职务太低的不要。

这个现象与另一项中国企业主抽样调查结果相似,多数企业认为,名校毕业生个人主义高涨、缺乏团队精神、个性强,更令业主不安的是,这些人摆出“坐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态度,所以即使有心栽培,最终只好作罢。

但是,受访的许多名校学生却不作如是想,他们认为,社会刻板印象对他们要求太高才是造成他们“有志难伸”的根本原因,例如,才刚毕业就要求具备工作经验,或要求未经训练就要展现独当一面的能力,未免太过强人所难,而且还被丑化为“中看不中用”。

不论如何,难道名牌大学毕业生就这么一无是处?倒也未必。一名在银行工作四年现为经理级干部的北大经济系毕业生就道出如何善用优势。

他说,名牌的光环绝对是有用的,但只能当成别人欠缺的敲门砖来用,敲开了职场的门,接下来就完全要看自己的本事和工作态度了。

台商干部也表明,招聘人才时,确实会觉得知名学府毕业生比较亮眼,但真正投入工作时,名牌与否就无关至要,完全以工作表现来论断优劣,但也不讳言,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确实会格外受到关注。

这名干部总结指出,不论是否系出名门,对一家企业而言,希望拥有的人才及要求应该都是相当传统的概念,也就是只要吃苦耐劳、肯学习、有见地、肯创新,最终都能创出一片天。

相关新闻
希望树让职场更和谐
台青辅会职场百宝书 传授履历撰写招数
加职场服装休闲风退烧 打扮整齐易晋升
证照王 兰阳技术学院学生取得十六张专业证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