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知识份子意识”依然缺席

傅国涌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9月6日讯】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在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时,对“高收入人群”进行了界定,其中高校教师和私营企业主、建筑工程承包商、演艺界人士、律师、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等一同被列入“高收入个人”行列,消息一经公布,即引起了一场争议,不少高校教师表示,他们的收入远不是“高收入”,真正高收入的高校教师只占5%,最多也不到20%,他们对税务部门将自己划入高收入人群之举不理解。

我清晰地记得,16年前当那场以大学生、知识份子为主体的全民抗议运动如火如荼时,街头上时常可以遇到“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之类的标语、口号,要求改变不合理的“脑体倒挂”想像曾经是那个时代知识份子和青年学生的呼声。光阴流转,曾几何时,“脑体倒挂”这个此早已进入历史博物馆。知识的优势在1992年以后单腿独行的市场化改革中已开始初露锋芒,高校教师中混得好的(在等级制框架中爬得高、专业比较热门、能得到权势欣赏或至少不反感的),连年薪带可以支配的课题费、各种津贴、各种外快已是动辄百万以上,年收入数十万、十数万的也不在少数,当然高校之内也是贫富两极分化, 一般教师与混得好的相比足以让人生“ 九天、九地”之感。但大学教师作为群体确实在16年来经济处境改善较大。如今的教师已不太可能有当年那样的热血,有当年那样的不平,即使有牢骚也只是不得高位、没有机会捞到大钱的不平。如今“导师”被研究生叫做“老板”已是普遍,校长、院长、系主任之类,大凡掌握资源分配权的也多被叫做“老板”,彰显一个时代风气的变化,那就是向钱看齐。从这个意义上,十几年来对知识界特别是高校、研究机构的购买政策是多么成功。

此刻,重温上个世纪80年代方励之关于知识份子的那些言论,难免有“今夕何夕”之感。1985年11月4 日,他在对北大无线电系的学生演讲时说,什么是知识份子?“这种人当然有自己的专业,但又对社会全局关心……整个来说,中国实际上缺乏知识的意识、科学的意识,在整个社会中缺乏这种意识。其具体表现就是知识份子没有形成影响整个社会、影响全局的一种力量。”说白了,知识份子就是要有“知识份子意识”,既然他们接受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占有推动社会进步的知识和资讯,就应该具有一种自觉的担当。这些话在80年代的青年人听来不止是振聋发聩,如果不是那场骇人听闻的杀戮中断了健康的改革进程,也许情况已经好转,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知识份子意识”已成为社会的常态。可惜历史不会有“如果”。

转眼20年过去了,方励之当年提出的“知识份子意识”依然缺席,以高校教师这个最庞大的知识群体为标志,他们除了进入“高收入个人”这个纳税名单,在本质上什么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头上多了几根白发,身上多了些病痛。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专栏】傅国涌:“高考教育”是教育的失败
傅国涌:重温十六年前新闻自由梦
无聊时代里的“明星秀”
傅国涌 :从儿童溺水看中国人生命的价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