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经济状况对2006年的影响(下)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月10日讯】(希望之声记者蔡红 齐月报导)透析2006年中国的经济状况中国在2005年的平均经济增长预测是9.3%,很多经济学家均认为中国在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很可能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中国官员同时承认中国的经济发展面对几个内在和国际的难题。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在变数甚多的2005年中创造了良好的增长业绩看法有很大的差别。

房地产市场降温使许多专家对消费者是否能够再次挺住感到怀疑。如果房市降温过快,或者房市泡沫破裂,消费者支出难免会出现大滑坡,经济观察人士对房市的变化十分关注。

连接收听

草庵居士表示:2006年大的危机是房地产的泡沫化可能会引发整个中国的金融危机。现在上海的房地产已经下降了将近30%,而且大量的房屋交易市场停滞了。去年上海买的房子在今年年底买的房子还不算整个的容量,因为现在上市的房屋明年5、6月份的时候上市的房屋要比今年增加两倍,这都是因为房地产泡沫化的初期引发大量的新建房屋,所以明年的房屋积压要比今年增加两倍以上。目前大家看到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是非常的萎靡不振。据我所知道的,整个上海市新房屋每个月的交易量不到两百栋,而旧房的交易量几乎是零。这样的话,整个上海银行大约有1.9万亿的房屋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就面临着很多想以租房来养房子的人就要亏损。比如现在上海市有些房屋在出租,以前大约5、6千块人民币现在的租金已经下降到2500到3000了,这种情况大量贷款买房子的人就会出现亏损,很有可能在明年随着房屋的存量增加,整个房屋价格会进一步下降,下降的同时就会引发很多贷款的人的危机,而银行的危机就会加重。1.9万亿的人民币房屋贷款量在中国是很大比例的。这是一个问题,当然不光是上海,在周围城市,江苏、浙江这两个地方包括南京整个房屋都处在下跌状态,北京的形式也不乐观。这种情况之后,中国的房屋泡沫化会带来银行大的冲击,这个银行冲击就要和银行上市速度相比较,就是它能否吸引外资的速度快于房地产泡沫化,还是要慢于房地产泡沫化,这都影响中国整个经济大的走向,而这种金融危机就会带动整个向中国投资的问题。

草庵居士继续说道:中国2006年要遇到的大问题一个是工业上的海外市场拓展,第二个是金融问题,牵扯一个房地产的泡沫化。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中国经济很危险。中国想解决社保基金,教育基金还有医疗基金大约需要十几万亿的人民币,这是非常大的一笔金钱。而中国大陆GDP的总额也不过12、13万亿,不可能一年解决,所以中国政府要解决的话,可能需要3年到5年才能慢慢的解决一部分。所以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中国的经济明年是不看好的。事实上,马上到中国的新年了,各个商业单位的销售额普遍比去年低三分之一,所以说今年年底的这个状况很可能引起经济上的一个通滞,就是停滞,这个停滞也会影响到明年这个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内需可能进一步萎缩。

中国的社保基金、教育基金以及医疗保险,是中共政权目前存在的隐形债务,这种隐形的债务实际上是中共政权的一种隐形危机。

伍凡表示:中国的内需是中国经济上不去的一个根本致命伤。第一,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制度,我有钱进来我敢花钱;第二,要有一个合理报酬,我做工了以后我有了合理报酬,我有钱来花。这两个因素,第一敢花钱,第二有钱花。或者倒过来讲,我首先要有钱花,第二个我敢花钱。现在中国这两个条件都不存在。农民工不讲了,现在收入这么低。工人,普通的职员,包括军队的军官,都收入低,不能够维持他的生活,那么中国的内需从哪里来呢?中国有50%以上的资产由10%的人去掌控,另外50%的资产由另外90%的人去分摊,那90%的人内需怎么起来呢?起不来,这是第一。第二,他不敢花钱。不敢花钱有原因,一个是你的劳保制度不完善,你的医疗制度不完善,退休的资金也不能保证,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象美国这样的退休保证。他有钱就存在那里,他不敢花。不敢花,中国生产的东西怎么去内需,怎么能起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工人虽然有工作了,可是我工作的钱有一半存起来,我不去消耗,那中国的经济怎么能良性循环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伍凡继续分析到:中国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及中国的人口老年化,据说已经接近15%了,中国已经快成为一个还不是发达国家中间的一个老人国了,这个问题很严重。以后这些老人靠谁来养?社会的这个制度没有,不能保证养他,而小家庭制度的建立,我只能养我的小孩,我不能养我的父母,那谁来养这些老人。所以老人问题不能解决,也就牵扯到中国的经济不能良性循环,不能走向内需,不能走上内需你怎么能够正常发展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出来了。现在医疗保险最糟糕,改革失败了。全国平均50%的人没钱看病,农村更高,80%以上没钱看病。那你这些医疗器材也好,医药的药品也好也卖不出去了,你不能正常运转了。所以总的来讲,不管是中共的政策也好,以及老人退休等所有的政策,统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关键的关键在于这个政府,你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老百姓求福利,还是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治统治,这两个不同的目标。由于这两目标不同,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我对今后的两年经济不看好就基于这些事实上。

在就业问题上,专家认为,明后两年北京面临的压力最大。每年必须增加4000万个工作机会才能够解决失业问题,否则将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虽然中国政府已经确定要着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改变重速度轻质量的增长方式,但是专家认为,中共政权面临两难的局面,经济增长减速就有可能影响就业机会的增加。如何在就业、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是中国经济明年面临的重要考验.

伍凡表示:中国的高科技人才现在大量的流失,向外国流失。有文章指出有80%工科、理科的毕业生都到外国留学,不回来了。现在中国的大学成为外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对中国损失太大了。中国纳税人的钱培养一些学生,最后又到外国就业了,那回国之后就变成“海归”,要很高的价来聘请他,所以这个矛盾始终解决不了。所有这些,关键是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决定的,你政治制度不改变,你生产模式很难改变。中国共产党这些官员非常喜欢这种模式,他还会这样做下去,温家宝再喊,地方不配合,底下改不动。06年到07年新的生产力起来以后,中国经济就更困难。生产的东西买不出去,即便很便宜、质量也不错,可是还是超过了市场需求。

中共当局面对的问题包括:城乡贫富鸿沟扩大,失业率增加。北京方面在2005年秋季公布的一个报告承认中国农民的收入增加不够快。

中共当局正实施一系列改善农民生活素质的措施,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以防这个问题影响政府的稳定。

草庵居士表示:中国目前的不稳定状态是非常非常严重的,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了,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一直在用抢,用军队来维持,包括广东汕尾因为土地资源的争夺,军队开枪,包括武警在内,其实这都是一个表面现象。中国不稳定因素关键在于财富分配问题,资源的分配。政府一方面要求改革开放,结果很多官员就把财富放到自己的手里去了。另一方面,百姓看到自己的土地,生存资源被剥夺走之后没有办法,所以他一定要反抗。所以这种不稳定因素在全中国各地是非常的普遍。在中国大陆已经形成了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以一个官商的面目出现,就是说权利与资本的结合,这种结合完全在一种无秩序的改革下进行掠夺。我们跟东欧社会来比的话,东欧社会包括俄国、波兰,包括到中国最近的蒙古,他们都采取一种非常平均的分配资源的一种方式。这种改革表面讲是一种振荡疗法也好,饥饿疗法也好,休克疗法也好但是在一两年之后大家没有出现公平问题,而是在公平分配基础上进行合理竞争的问题,当然也有法律制度问题。俄国的法律当时配套比较慢一点,但是后来的匈亚力跟蒙古改革之后,他们都吸取了俄国的教训,进行法律上的修改,紧接着进行公平的分配,几乎没有产生中国这么严重的贫富分化,而且他们现在经济发展非常的好,远远比中国社会稳定的多。
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增强国民的消费力,仅有北京和上海精英族购买奢侈品是不够的,中国必须使社会低层的民众有能力消费,但同时又要避免刺激物价上升。

中国在2005年头11个月的贸易盈余达到908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三倍。贸易盈余猛增的原因之一是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的取消,使中国纺织制品和成衣出口大幅飙升。美国和欧盟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向中国实施临时配额。

北京当局非常了解他们面对的考验。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陈劲松﹕重计经济总量透露的玄机
中国游客在东南亚
调查:大多数中国私营企业剥削雇员
环境污染问题伴随中国经济崛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