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三大姓三小姓追源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1月12日讯】中科院昨天发布了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最新资料显示中国共有4100个姓。居於姓氏排行榜前3名的分别是李(13%)、王(12%)、张(11.8%)。

据新闻晚报报道,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中国姓氏最有内涵,每个姓几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

三小姓

山(音“亚”)这个姓在安徽省郭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共有2000人左右,在姓氏排行榜上列倒数第三。

这些人互相都没有联系,但都清楚自己姓的来源,他们都称自己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当年遭到秦桧的迫害,逃亡到此,把“岳”字上下颠倒,组成了这个新姓。考证姓氏的来源证实,确实如他们所说。

这次调查首次发现“难”姓村 ,里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难”,人数在姓氏排行榜上列倒数第一。

河南曾出土过一块南北朝时期的石碑,记载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难楼”, “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随后,这些 “难” 姓的鲜卑族才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

河南这些“难”姓的村民被韩国人认为是自己的祖先。韩国文化署曾因此组织了一个“寻根访问团”来到中国。

人数在姓氏排行榜上列倒数第二的是“死”姓。“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目前人数呈减少趋势。

三大姓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上这并不可信。

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来源甚广,有数百之多。

李姓最早出自“嬴”姓,春秋时期流行以官位作姓,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 官,遂以理为姓氏,后传为“李”。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16姓被赐于李姓。还有些是来自赵姓,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王姓为第二大姓,系出多门,其主要来源有子姓、姬姓、妫姓。子姓之王以商王子比干作为祖先;妫姓之王以帝舜后人妫满为祖先;姬姓之王分别以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周平王孙姬赤和周灵王太子晋为祖先。上述子、妫、姬三姓之王构成当今王姓人主流。

另外,王姓也由很多其他姓氏变化而来,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

张姓为第三大姓。 据《元和姓纂》中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因此相传张姓源于黄帝,是黄帝的后代。

张姓自汉代开始逐渐增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当时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如张角、张鲁等。

姓的来源

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从“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可以知道,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人们所熟知的《百家姓》本来收集411个姓,后增补至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启蒙学中的固定教材。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葡萄牙寻求以风力海浪和太阳能代替石油
席哈克赞成求职履历表上不填姓名避免歧视
王子亦:天下王氏家族严正声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