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玉:送旧迎新的《千古奇冤葛佩琦》

李昌玉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月4日讯】写完《千古奇冤葛佩琦》,在北京时间31日晚上10点钟前发了出去。这时正是除夕之夜,第二天是中国的元旦日,中午大约11点钟,看到《新世纪》已经发表,并且放在第一篇。我的印象,张伟国先生住在纽约一带,是美东时间,和我时差为11小时,那么,这时正是他那里晚上10点钟,正是美国的除夕之夜。这是一篇16000字的长文,流览一遍也得一个小时。我的文章到晚上才贴到网上,说明从事新闻职业的人,大概都养成了昼夜不分的习惯,网路媒体更是提供了特殊的方便。

发表这篇文章,就算我的送旧迎新吧。我希望这样的千古奇冤永远从中国、从世界根绝。我想这也是张伟国先生和所有读过我的文章的朋友的心愿。

曾经做过中共领导人的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里,先引述鲁迅在《坟•灯下漫笔》中的话,说鲁迅早就痛切地指出“大小无数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然后瞿秋白说,现在,这句话里“青年”两个字上面已经加上了新的形容词,甚至于完全换了几个字。换了哪几个字呢?他又引了鲁迅在《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任务和运命》中的话说“须到……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刷洗山河的时候,这才能脱出这沉滞猥劣和腐烂的运命。”这删节号所代表的显然是“无产”两个字。

如此看来,瞿秋白和鲁迅都认为,要消除社会上人吃人的现象,唯一的出路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完全地彻底地“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

遗憾的是瞿秋白也好,鲁迅也好,他们都没有能够看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更没有可能亲身体验无产阶级革命之后,“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刷洗山河”的惊心动魄场面。毛泽东在1957年面对上海文艺界人士,回答翻译家罗稷南的提问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一个近乎悬念的询问,得到的竟是如此严峻的回答。伟大领袖他说得轻轻快快,慢条斯理,可是罗稷南先生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声,已经怀有身孕的黄宗英听了之后吓得几乎怕流产。

就在笔者草拟本文的时候,元旦早晨,得到一本《炼狱人生》。该书作者张强华1957年被打过右派,又加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因此进了监狱并且在监狱里和葛佩琦成了莫逆之交。1988年夏作者去北京,顺便拜访这位难友。这时处在风云变幻的“六*四”之前,社会上的主要话题是官倒腐败。葛佩琦一时愤慨地说:“早知现在这样腐败,当初在东北时,跟着他们一走也就算了。”对于葛佩琦的愤慨,张强华极力为他辩护,说这是一时的情绪之言,并不意味着他动摇了老布尔什维克的信念。(《炼狱人生》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我觉得对葛佩琦的这个话,我们既不必非要肯定是肺腑之言,但也不必为他辩护。

《炼狱人生》出版于2004年。我门只要读一下早于它10年出版的韦君宜的《思痛录》,看看那些“一二九”的老革命们所作出的深刻反思,就不难理解葛佩琦的愤慨与牢骚了。作为钦犯,蒙受如此之大的千古奇冤,被伟大领袖诬陷,弄得妻离子散,陷身牢狱18年,身心蒙受巨大的摧残,难道一纸“平反、改正”就一了百了,连几句牢骚也不发,真像《人民日报》记者所报导的,葛佩琦说“痛苦已经过去”,“不如人意的事情过去,总去想它,就等于自我惩罚。”那真是化腐朽为神奇了。

《人民日报》是诬陷葛佩琦的罪魁祸首。它理应受到葛佩琦的起诉控告。它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反省。它没有向被他诬陷受害的人表示过丝毫的悔过认罪。它充当了毛泽东镇压人民的可耻的工具,却没有任何责任。这样的报纸,世界上只有共产党统治下的国家才有,共产党的机关报才做得出来。

《炼狱人生》的作者为葛佩琦辩护,不过这也的确反映了一个事实:中共对于自己历史上,其实只是刚刚过去不久的往事,例如反右、文革,就极力隐瞒掩盖,当作言论禁区予以严厉查禁。连巴金、韦君宜的“真话”,葛佩琦的回忆录,都要经过曲曲折折的过程才能够面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民主”的审查,为了得到恩准在国内出版,所以说话要特别小心谨慎。

因此,今天,笔者利用海外的网路媒体,再说葛佩琦,不是冷炒热卖陈谷烂芝麻。胡风、阿垄、葛佩琦、束星北这些千古奇冤,是一批典型,是一串符号,是一群象征,我们可以从他们的遭遇当中,解读出许许多多还没有破解的历史密码。这是比研究“红学”,破解曹雪芹暗设的资讯密码要艰难得多,也现实得多的困难课题。

尽管我个人有过许多不幸,但是,我都能释怀,并且已经释怀,工资不补发也无所谓。我现在的兴趣就是努力发现、争取破解某些历史的密码。我现在已经摆脱了名缰利锁,不愁自己的衣食住行,也不为儿孙忧愁,尽管可以含饴弄孙,逍遥复逍遥,但是仍然难改旧习,要思考,要写作,要发表。

这才是我今天研究这些历史的兴奋点和立足点。

(2006/1/3于山东大学附中)

来源:新世纪(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李昌玉:民主政治建设岂能靠伪饰历史?
邵正祥:无声的呐喊──空前的大冤案(反右)
征集签名:要求平反右派大冤案 补偿物质和精神损失
李昌玉:反右还没有结案,欠债是要还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