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测:大禹治水缘于陨石雨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12月4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四日电)中国地震局专家说,现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之间的地区,四千多年前曾有黄河古河道通过;导致黄河下游改道的主因是陨石雨,“大禹治水”的历史典故也缘自于此。

“北京科技报”报导,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王若柏说,专家考证天津沿海地区贝壳堤后发现,黄河在史前最大的一次改道,应发生在距今四千七百年以前。

他说,渤海湾西岸共有四道贝壳堤,这些贝类只能在大江大河入海口处的半咸水区域生存,一旦黄河改道,就不能适应海洋水质,然后迅速死亡,经过年复一年的海浪冲击,形成完全由贝壳组成的堤坝。地质学家发现,天津地区最老的贝壳堤距今有四千七百年历史。

王若柏说,这显示,原本一直流入渤海的黄河在当时突然发生变化,不再由此进入大海。同时,在江苏北部沿海地区,也有一些贝壳沙(贝壳堤的一种类型),这些贝壳沙与天津附近贝壳堤的存在时间正好交叉,借此可得知远古时期黄河准确的迁徙情况。

他说,距今四千七百年前后是“全新世”降温最强烈的“小冰期”时代的开始,也是中国和世界许多地区新石器文化先后走向衰落的时代,以及河北中部平原古文化空缺区开始形成的时代。

王若柏表示,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在四千七百到四千八百年前,华北平原可能遭受一次陨石雨的撞击,截断黄河入海的河道,迫使黄河改道江苏北部。

他指出,巨大的撞击不仅使得黄河改道,引发涛天洪水,还将尘埃抛向空中遮蔽阳光,导致气温迅速下降,华北的龙山文化、苏北的梁楚文化、撞击点北方的红山文化都因此无法生存。

王若柏说,这次撞击严重破坏华北平原地理和生态环境,黄河北流的河道也受到破坏,造成河道壅塞,入海口也被截断,河北平原开始洪水肆虐,黄河下游河道进入极不稳定的时期,这就是女娲补天中描述“水浩洋而不息”的场面。

他表示,古代传说的研究证实,“大禹治水”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当时治理的可能是现今洛阳、郑州、开封一带的黄河,大禹将原本从山东西侧改道南下的黄河转向北方,正好符合地质结构的走向,使黄河水有了稳定的河道,狂躁数百年的黄河终于平静下来。

相关新闻
郑义:中共制度不改,黄河缺水问题无法解决
黄河边:哈珀怎样和中共“过家家”
中国七大水系出现轻重度污染 
黄河兰州段被污染 红水绵延1公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