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超前的预言?古今书籍中不一样的智能人

font print 人气: 197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大家好,我是扶摇,欢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谜。

很多人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站在巨大变革的十字路口上,而引领这场世界性变革的就是AI技术。

就在今年2月,有消息透露,“火星人”马斯克旗下的脑神经科技公司Neuralink,成功进行了大脑晶片的人体实验,据说测试的对象可能是一位残障人士,他已经能够用意念控制电脑鼠标了。Neuralink表示,他们初期目标是协助失去运动功能的患者使用意念操作手机、电脑甚至机械四肢,最终目标是将人类与AI合而为一。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起了好莱坞巨星阿诺‧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的电影《终结者》里面的机器型态的生化人?或者是电影《阿凡达》中那位行动不便,却用意念控制“阿凡达”自由活动的男主角?

实际上,这项研究早就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在2004年,一名来自美国麻省的年轻人马修‧内格尔(Matthew Nagle),在罗德岛医院接受了一种非常具有科幻色彩的高科技手术实验,希望以此来改变他的瘫痪在床、生不如死的状态。这是一种叫做“BrainGate”的植入式手术,医生在马修的大脑里放入一块4毫米见方的芯片。这个芯片是由美国布朗大学神经技术专家唐纳修(John Donoghue)研制出来的,别看它个头小,但是上面设置了100个只有人类头发般粗细的电极。

手术后,马修经过了九个月的训练,就学会了使用脑电波移动电脑游标,不仅可以查阅电子邮件,还可以玩电脑游戏,甚至可以控制电视机音量和操作连结电脑设备的机械手臂。马修因此成为了全球第一位植入晶片的,成功依靠人的意念操控电脑的人类。

大家想想,在2004年,当时的芯片技术水平,是怎么样子的。而现在已经是2024年了,芯片技术研发出来的产品,不知道已经翻了多少倍数,升级换代不可同日而语了。不用说,大家都明白,人体与机器合一的故事情节,看来很快就要实现了,真不知道这是福还是祸呀。这令人不由地想起了西方第一部科幻小说的预言了。

科学怪人

据说在1815年,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与她未来的丈夫珀西‧比什‧雪莱,还有诗人拜伦勋爵等人一起前往瑞士。文人相聚,自然喜欢以文会友。恰好当时印尼坦博拉火山(Mount Tambora)的爆发令数万人丧生。许多人遭到活埋、或者被从天而降的石块砸死,浓重的火山灰令庄稼颗粒无收,不少人更是死于其后带来的饥荒,造成环境和贸易的极大破坏。于是,大家讨论著这场火山爆发的恐怖传闻,突发奇想,决定以这个恐怖事件为引子,举办了一场比赛,看谁能写出更加恐怖的故事。玛丽‧雪莱创作的小说《科学怪人》是这场比赛的结果。

这部小说,是被西方文学史公认的第一部科幻小说,里面塑造了一位疯狂的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他利用从坟场中收集来的尸块,制造了一个具有人形的生物,一个有思想有行为能力的科学怪物。

这个怪物能够学习各种不同动作技能和知识思想,还能够生活在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之中。因为它的学习能力很强,所以在荒野中生存的能力超强,远远超过人类。它还懂得使用语言与人沟通,甚至懂得道德。可是知道道德并不代表会遵循道德,这个怪物会利用人类的道德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还会伤害人命。

这部小说发表后,也引起了火山爆发式的轰动。紧接着,模仿《科学怪人》的大量的改写版和续写版作品层出不穷,有改编成漫画的,有改编成戏剧的,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科学怪人》还被改编成了电影。于是,这个怪物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象。而最为大家熟悉的一种形象是这样的:这个怪物的身体上有着可通电流的装置,而且身体的脖子和太阳穴部位有大螺丝。

后来在不断改进的故事版本中,这个怪异人形生物也在不断演化和出现升级版本。这种升级换代几乎和电脑与芯片的升级换代的概念是完全类同的。据说现在得出的版本是这样描述的:这个“科学怪物”弗兰肯斯坦是永生不死的,他可以随时更换身体损坏部位。是不是越来越像超人级别的AI智能机器人?回过来看看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公司的脑机连结设备的发明,看来“科学怪人”的发明似乎已经不远了,就在眼前了。

现在,不少人将《科学怪人》这部小说称为“黑暗预言”,因为小说里面展现的故事情节,涉及到的人性以及伦理道德问题,也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着AI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了。这一不小心,可能就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说到人造智能生命,其中在中国古代也有这么一个故事,从中我们会发现,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人们对与人工智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

周穆王遇见的智能艺人

在古代名著《穆天子传》中,记载了周穆王多次西征,终于有一次遇到了西方的西王母。周穆王向西王母进献白圭玄璧和布帛绸缎。周穆王还驾车登上弇(音yān)山,观赏了太阳落入其中的美妙景象。这弇山,也叫做“弇兹山”,在屈原的《离骚》中也写作“崦嵫山”,是中国神话当中的日落之山。这个“弇山”到底在哪儿,现在有不同的说法,有些学者认为在甘肃一带,有些学者认为在新疆一带。当然,还有更遥远的说法,说是在安息国一带,就是古波斯国。最近在网路上,我们发现还有一位研究《山海经》爱好者认为“弇山”位于大高加索山一带。

在周穆王多次的西征中,有一次,他越过了昆仑山,但是没有达到弇山,就折返回来,准备回自己的国都。在折返的途中,还没回到周国的时候,遇到一位献艺的技工大师,人们称他做“偃师”。

偃师对周穆王说:“我制造了一个能够做杂耍技艺,能够唱歌跳舞的,任人取乐的艺人俳优。我把它进献给大王。”

穆王仔细观察了这个偃师所造的艺人,就让艺人展现自己的能耐。这艺人不负众望,竟然做起各种动作来,它能慢步,能快走,能伸屈俯仰;更绝妙的是,它晃动脑袋,就会唱出音律准确的歌;两手活动起来,就会配合节拍跳舞,姿势动作真是维妙维肖。而且,它的动作千变万化,任由自己的想法随便驱动。

如此能歌善舞的人儿,不能自己独自欣赏呀,于是周穆王也命这个艺人给嫔妃们表演。果然,整场表演非常出色,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可就在演出即将结束的时候,这个艺人不知怎么的,就使眼色挑逗了周穆王身边的嫔妃。

如此违背礼节的大逆之举,让周穆王愤怒不已,觉得偃师是拿“真人”当作“假人”来欺骗他,当即要命人杀掉偃师。偃师慌忙上前致歉谢罪,连说这艺人真的是“假人”。周穆王不信,于是偃师就将那艺人给拆卸了,里面全部是皮草、木材、黏胶、生漆、白黑丹青物品凑合而成的。没有一根骨头,也没有血肉。周穆王看得目瞪口呆,于是他就亲自上前检查,发现这个艺人虽然没有血肉,但是他体内的五脏六腑的结构模式都非常齐全,体内有肝、胆、心、肺、脾、肾、肠、胃,体外有筋骨、肢节、皮毛、牙齿、毛发,只是组成的材料都是假的,但是与人体结构是一模一样的,什么都完备。

于是乎,周穆王叫偃师把这些材料再次组合起来,就又恢复成为那能歌善舞的艺人的原来模样。

周穆王出于好奇于是又命偃师,尝试把那艺人的心脏去掉,看看艺人怎么样表现,结果艺人口不能言,说不出话来。接着又尝试把他的肝脏去掉,结果那艺人的眼睛看不见了,就是个盲人了。再去掉肾脏,结果艺人走路都走不了。看来,艺人内部的五脏六腑也是艺人能够运动的机关了。

周穆王看到如此巧夺天工,大为高兴。随即下令将这个艺人载回自己的王宫。

这个著名的中国古代“智能AI机器人”就记载在著名的道家经典《列子》一书里。不过,无独有偶,在西晋著名译僧竺法护翻译的一部佛教经典《生经》之中,也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这个《生经》是讲述释迦牟尼佛本人的许多世的修行故事的。故事中说有一个叫做“大船”的国王,他名下有一个二儿子擅长工艺技能,也设计出一个“智能艺人”,和前面说的偃师进献的艺人一模一样,能歌善舞,仿佛真人一般。但是,这个艺人的机关只在身体上的一个“肩榍”,应该类似是一种木制的插梢机关,只要拔掉这个“肩榍”,整个艺人机器人就全部自动解体散掉了,碎散在地面上。

从这个细节看,似乎《列子》记载的艺人“智能水平”比《生经》描述得更为高级一些。

有一些学者在争论,到底是道家的《列子》抄袭了佛家的《生经》的故事,还是反过来是佛家的《生经》抄袭了道家的《列子》。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故事都是在道家修行者和佛家修行者内部流传出来的,这说明,不论道家还是佛家的人,修行人所具有的能力和水平,是超越时代的。

下面这则故事似乎能印证我们的说法。

张果老法术变化出的智能人

据《太平广记》,在唐玄宗时,张果老因为是修行高深之人,非常得到唐玄宗的尊敬和重视。毕竟哪个帝王不想得长生不老之术?于是唐玄宗请到张果老,将其安置在宫中。既然在宫中休闲,自然也少不了许多应酬。唐玄宗自然也会赏赐给张果老许多饮食美酒。张果老不堪应付,就想出一个办法,就对唐玄宗说:“我有一个弟子,能谈论万千事物,也能饮酒一斗。就让他陪陪皇上您吧。”唐玄宗听说,当然高兴。

不一会,从空中显出一个小道士,从殿堂的房檐飞下来。大家一看,这位小道士大约十六七岁,相貌俊美,清新淡雅。那道士拜谒皇上后,表现得非常有礼有节,言谈清爽。唐玄宗看了甚是喜爱,于是赐酒饮谈,边喝边谈。

终于喝到一斗的容量的时候,张果老连忙起身道谢说,“不可以再赐酒给他了。如果再多喝一点,就会博龙颜一笑了。”唐玄宗正在兴高采烈之时,怎么放弃这开心时刻,于是乎继续赐酒给小道士,命他继续饮酒。结果酒突然从小道士头顶冒出来,顷刻间小道士的头冠掉落地上,紧接着小道士化身成为一坛酒罐子,这酒罐子的容量正好是一斗大小。众人们看了,又吃惊又觉得好笑。大家都觉得张果老的法术高深莫测。

听完这些故事,大家不难发现,这古今东西方不同的故事折射出了人们对生命来源的不同看法。对于智能生命的创造,他们走的也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那么,大家觉得哪种方式创造出来的智能生命对人类社会更有益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未解之谜,我是扶摇。我们下回见。

欢迎订阅Youmaker频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订阅频道Ganjingworld频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订阅未解之谜Telegram群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谜】节目组制作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