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见:在“社会主义”的帽子下面

管见

标签:

【大纪元3月15日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主旋律,有两件事情受到关注。

一是,曾经以分田到户而著名的安徽小岗村,不久前,其党支部书记沈浩率队,到著名的“社会主义样板村”河南临颖县南街村参观取经,寻求“共同富裕”之路,然后,小岗村作出了“合起来”的决定,要把小岗当年分到各家各户的土地重新集中到村里,合并开发利用。

二是,人们取经的另一个物件,是一个江南村庄,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有中国最富裕的“天下第一村”之称。全国各地的地方党员干部都到华西村“取经”,据村干部说,2005年来华西村访问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0万,预计今年将达到180万人次。

小岗村的变化,其实是情理之中。当年,中共的决议承认,土改后农民有两种积极性,即个体经济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积极性。毛泽东无视前者而推动后者,将党内批评者斥为“小脚女人”,农业集体化的改造使得农民的个体经济积极性极受压抑,农民对土地失去热情,连带地对互助合作也失去了热情。土地联产承包以后,情况倒转,个体经济积极性空前释放,互助合作随着公社制度解体而走入低谷,但其需要依然存在,于是各种农业专业协会之类的合作组织又在自发地出现。

由此来看,小岗村的变化很正常。何况,小岗村的变化,实质上并非走回头路,而是“否定之否定”,是试图以新的形式兼顾农民的两种积极性,也就是更为合理地适应现实需要。他们不是要收回村民对土地的实际处置权,否定“大包干”“30年不变”,而是要在“大包干”分地到户的基础上,让村民以地入股,通过入股方式把一家一户的土地合起来集中开发利用,在承认个体利益的基础上组成新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共同体。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小岗村人曾到南街村去取经,他们模仿的却是在大陆一些地方已经初见成效的“公司+农户”的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公司再把土地转包给农民,让农户按公司的统一计划生产。

南街村和华西村,其共同的特点是以集体经营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而致富,从而反哺农业。它们也在走“公司经营土地”之路,但突出的是“集体经济”红旗不倒。尤其是南街村,更为突出其集体化意识形态,自诩“外圆内方”,但其自身则有“剥削”大量外地员工等诸多问题,而华西村也有“家族式社区发展”的局限,只是,在现实的生产发展阶段上,这些都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它们的经济实力壮大了,其集体对土地的控制能力也就增大,现在很难想像在南街村和华西村会发生在其他农村那种强征农民土地的事情了。

相比之下,小岗村的新变化的主题是土地。它的未来发展,也会注重非农产业,其“公司式组织”不会局限于农业,然而,它的新变化毕竟又是以土地为基点,这样就对中国广大的农村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看清楚其中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中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德国之声报导为“以国家主义为核心的中国新农村运动”,是很确切的,因为它突出的是国家财政支出数千亿,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改革农村税费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以及扩大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上不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典型地体现出国有体制支配力量。

南街村和华西村,基本上没有经历改革开放中“分田单干”的过程,一直实行集体经济,它们对于农户对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权利,仍维持在传统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平,这就使其很难真正成为中国农村的典范。它们的富裕固然让人们羡慕,但它们对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对农户权利的基本立场,决定了它们在中国农村中只能是特例。

“公司+农户”模式将土地股份化,类似于非农产业中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有可能使得现行体制成为外壳,内里则生长出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土地体制,其实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即以现代商业文明影响农村,变“输血”为“造血”,以保障农民权利而激发他们的活力。“三农”有其特殊性,体现为农民兼有个体经济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积极性的特点,简单的土地私有化会限制其合作的积极性,而土地股份化显然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但是,中共官员总是以“救世主”自居,仿佛他们真的有指点农民致富之道的本事和使命,却无视农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力量和规律,对自己束缚农民权利、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可悲角色毫无自知之明。从“农业合作化”反对小农经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燃国家主义支配“三农”之火,这种逻辑一脉相承。

更为宏观地看,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半推半就地地呼应着“左派”,搬弄“社会主义”教条来束缚改革开放的方向。如此这般,其前途未必美妙。

当年,毛泽东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一完整公式断裂开,挥舞着它的前半截儿,否定官僚资本主义之后代之其“社会主义”,大大咧咧地中断了新民主主义、严厉控制市场经济的发展空间,甚至大动干戈地要在尚未充分经历过资本主义阶段的中国“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结果落得个可笑又可悲地惨败,被迫改革开放,重新接受市场经济。然而,中共的改革作为不是很情愿的,也就做得很不彻底,特别是拒绝适应市场经济而实行政治民主化改革,使得官僚资本死灰复燃。如今,“左派”们没有毛泽东的本事而欲重施毛泽东故伎,借口反对“权贵资本”而推销其“社会主义”,他们到底能够走得多远,正可拭目以待。

(3/15/20064:56)

来源:新世纪(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五岳散人:头发与公民社会
管见:朱成虎讲话的矛头所向
管见:推敲中共白皮书
管见:“马克思主义工程”往哪里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