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峡工程危害之二——污染

张辉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5月29日讯】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医学报告中有库区疾病普,疫情时空分布信息,据此可确定卫生消除和消毒项目。包括:人,蓄污染(如:排泄,病埋,坟墓),工矿有毒有害物,漂浮物,病煤动物滋生处。其次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划出最高,最低水位线,确定蓄水淹没范围和消落地带。历史上的一些大坝水库工程,向人们展示了一些河流水环境恶化的结果。大坝水库形成后,水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盲目建设大坝和水库导致河流水环境严重污染或污染程度加重。整个系统遭受污染的可能性将比建坝之前有所增加。

三峡水库蓄水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03年6月蓄水至135米(吴淞高程);第二阶段是在2007年6月蓄水至156米;第三阶段是在对库尾和回水变动区的泥沙淤积进行观测,从2009年以后开始,逐步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因此,从2007年6月以后,三峡水库开始有了调节库容,水库内的水深增加、水面加宽、水流的流速减缓,江水对污染物的扩散自净能力下降。

库区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施工本身的污染;被淹没的各种污染源;水体异温层效应;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人为因素。

在施工期间,产生大量的工程和生活废弃物,包括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往往直接或间接倾泄到河道里,导致河流水体在建坝期间污染程度加重。施工期间河水污染加重,主要表现在悬浮颗粒大幅度增加,河水透明度明显下降,水体中生物耗氧量(BOD)增高而溶解氧含量降低等。另一方面,所有施工人员一般不会在建坝期间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修建大规模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设施。因此,即使在工程完成后若干年内雨水冲刷仍会把现场残留的大量污染物带进河体。例如:葛州坝前漂浮物就曾攒聚在一起,坚硬得可行走汽车,影响电厂正常发电。有的地方漂浮物绵延几公里,过往船只不得不绕道行驶。在三峡蓄水到135米水位期间,估计有30万至50万立方米漂浮物来到三峡大坝前,漂浮物处理形势非常严峻,既污染环境,又影响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还有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就是库区内将被淹没的各种污染源,包括各种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土埋场;蓄类病埋,坟墓等等。况且人们在拆迁过程中往往有意或无意地遗留下充满废弃物的建筑物,或不愿花费财力和人力来妥善处理这些已无价值的废弃物场所。这些污染源的成分十分复杂,被淹没后(特别是在淹没初期)将有大量渗透液(Leachate)渗出而进入库区水体。各种渗透液的成分多样,从常规的污染成分(如BOD)到具有致癌性的毒害性成分(如苯)等应有尽有。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淹没面积是相当可观的,淹没范围包括一些工业或生活区域。

从三斗坪坝址到重庆市主城区的长江干流,目前有三大岸边污染带,第一是重庆市主城区(包括长寿区),再依次是万州区和涪陵区。经调查核实,这三个城市有工矿企业主要污染源1324个,其中重点污染源93个,以化工、造纸、纺织、冶金等行业为主。这三个城市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近10亿吨,而工业废水中的70%和生活污水中的90%,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入长江,形成了长达数千米甚至十多千米的岸边污染带。三峡库区沿江各个县城和集镇,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近2亿吨;重庆以上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赤水河)的沿江城市、县城和主要集镇,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近25亿吨,都是绝大部分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长江。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监测成果表明,2000年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以Ⅲ类为主。

目前造成长江污染的污染源还有:干流和主要支流沿江城镇有数百个暴露垃圾堆,直接或间接人江的垃圾上百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到7%。90多条主要次级河流已有1/4严重污染,有的已成了纳污沟。主要污染物为发挥性酚、总磷、总氮、石油类、BOD、COD、悬浮物、总汞、硫化物、氧化物、六价格和砷等。污染物质特别是像重金属等都吸附在泥沙上,随泥沙颗粒迁移转化。泥沙颗粒径的大小,对吸附式的解吸的影响差别很大。

三峡水库蓄水后控制库内水质的关键时段,是在水库水位156米、175米而入库流量又较小的12月末至翌年2月末。该时段内上游来水量很小,使得水库内水流的速度减缓很多,复氧和紊动扩散能力下降,污染加重或富营养化发生。污染物在水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仅对消除易于沉降的污染物有利,上面提到的各种污染源势必使水库内的水质变差,尤其使关键时段水库内关键岸边的水质变得更差。水源和土壤污染严重;浅水区扩大,促进岸边水草生长,可导致蚊虫、鼠类、软体动物密度增加,增加传染病的扩散机会造成疟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肝炎、痢疾,寄生虫和介水传染病流行的根源。1998年对小浪底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区龙渠村调查,16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为65%。大量疾病统计表明,介水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患病率远远高于坝区外居民。

库区水体温度分层的一个最明显的负面影响,是降低下层低温水体中的溶氧含量。在极端情况下,库底部分水体会因溶氧含量达到或接近零而形成缺氧环境。此外,库区水体温度分层还可能导致库水表层藻类生长增加、库水底层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及碱性或硬度增大等负面影响。库区水体中悬浮固体微粒的沉淀,虽然有助于提高库区上部水体的质量,却把大量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携带到库体底部,导致库底水体的悬浮微粒含量增加和多种污染物在库底积聚。此外,各种有机污染物在库底的分解也会减弱。如果库区底部水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嫌氧微生物在分解积存库底的有机物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这种具有臭鸡蛋味的毒害性气体的存在,会严重影响下游水体的生态和环境。此外,随悬浮固体沉淀而积存库底的各种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在大坝底部排水或排淤时,会向下游河段大量释放,对下游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水库蓄水后造成岩体内地地下水位的提高,压力,温度的改变。地下水电冲刷溶解力相应会增加,潜流数量加大,尤其是雨季。会使水中悬浮质和溶解质比建坝增加。三峡坝区各个水文站测量出动水文资料显示,雨季流入坝区地下水悬浮质和溶解质增加5-9倍。比中国其他水库地区平均质3.9倍高出很多。这一重要的水文资料被作可行性研究的人员有意忽略了。

此外,沿江两岸城镇,成千上万的各类船舶污染,包括每天近万人的排泄和每年约7.5万吨的垃圾,三峡水库不堪重负。三峡工程建成之前,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就已十分严重,早期进峡的建设者们,可能对过去饮用苦涩黄泥浆水尚残存记忆。但由于长江水流的流量大、流速快,使其自净能力强,后果还不严重。农村卫生防病问题;环境卫生工程内容更加突出。这是我国广大农村尚未普及自来水和家庭水冲厕所,粪便未经无害化就作为肥料。常规的浊度、余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部分项目,不能做全分析;市防疫站的抽检,因取水点的局限,次数也少,从而一旦发生如1997年9月10日巫山县农药船严重污染江水事件也无法检测估计造成的危害。@(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中国媒体大谈三峡工程好淡化问题
三峡之谜﹕为何领导人不出席庆祝典礼﹖
长江三峡大坝年底全面对外开放
百万吨污水恐入三峡 大坝工程受威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