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九成中国人 担心隐私外泄

标签:

【大纪元6月5日讯】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刚买了新车,保险公司第一时间打来推销电话;接受了某项市场调查,就会收到很多莫名其妙的促销广告或“骚扰”电话,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9成的中国民众,对要求填写个人资料的机构持怀疑态度,担心个人资料会被泄露。

据报导,一年前,当600个明星的电话号码出现在某论坛上时,有人愤怒,有人开心。但是越来越多人发现,自己的生活,也正在有形形色色的人唐突地闯入。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叹,自己就像生活在透明玻璃缸里的金鱼,已经没有隐私可言。

根据一项4003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9.8%的中国民众经常收到一些电话、短信或者信件:确实是找自己的,但自己从未给这些机构或者个人留过联系方式;53.7%的人表示只是偶尔收到,表示从未收到过的只占6.5%。

有人总结说,这些人目的不一,有的是搞装修的,有的是卖保险,但共同的一点是:你不认识他们,他们却对你了如指掌--他们知道你的姓名、手机号、工作单位、收入水平和身份证号码;他们知道你刚出生孩子的性别和出生时间;他们知道你的购车时间、车型……。

很多人困惑,那些给自己打电话的陌生的“熟人”、那些“搜人”网站、那些各类名录的制造者,他们是怎样获得这些非常私密的个人信息的?

据了解,这些信息主要来自掌握着大量资料的部门和单位。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掌握着老百姓大量的个人资料,人们在买车、买房、看病、购买保险、办理银行卡和会员卡、报名考试、求职甚至征婚时也都会留下详细的个人资料。

出于利益的诱惑,作为直接面对这些信息的办事部门和人员,很容易把客户资料偷偷拿出来,卖给寻求相应需求客户的商业机构。

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滥用开始让人们提高了警觉。这次的调查中显示,对要求自己填写个人资料的机构,91.8%的人对他们的资料保护能力持怀疑态度,担心个人资料会被泄露。对于填写个人资料的态度,多数人(51.1%)是“看情况,能不填就不填”,45.0%的人则表示“没办法,不填就办不成事”。

调查同时显示,在个人资料遭遇陌生人侵犯时,有62.8%的人感到“无奈”--不知到哪里讨说法,也苦于凭个人的力量难以抓住确凿证据,只有10.7%的人表示“愤怒”,会想办法投诉。

据了解,按中国大陆的法律规定,个人名誉权受到侵害的,要造成侵害后果的才予以追究。对于绝大多数受“骚扰”的人来说,受侵害的后果并不是很明显,也很难追究。

此外,个人资料泄露之后,可能并不是“遭遇骚扰”这么简单。这些个人资料已经被一些人用来作为诈骗、犯罪的工具。@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缘起陶子博客爆料 “周侯恋”来如春梦去似朝露
葛陵元:人生识字糊涂始
媒体追拍赵翊安  儿童局:侵犯隐私
网民自作自受  Google成个人隐私隐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