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观察:香港内地“礼”尚往来

标签:

【大纪元7月1日讯】(BBC特约撰稿人 曹景行报导)七月一日将至,香港又在预测中央这次会送什么“大礼”。北京的财政部已经宣布,新的一批香港商品下个月就可免关税进入内地市场﹔估计北京还会扩大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香港法律界则有望获准处理民事商业纠纷案件。这几年北京不断给香港“送礼”,已成惯例,而等待北京送更多的“大礼”,也已成了香港的普遍心态。(还有个别本领过人的老板,屡屡通过特殊渠道向北京伸手讨要更多好处,独享之余还要倒卖获利,连许多香港平民百姓都为之脸红。)其实,香港也不断向内地送“礼”,早先主要是送去投资和人才,近两年又增多了一项:香港的大学到内地招收学生。
全中国最拔尖的学生不是进北大,就是入清华

今年,香港的几家大学在内地的招生人数增加到一千多名,已形成一股不小的报考热潮,实在是很好的事情。招收内地学生,有助于打破香港对使用内地人才的限制,打破香港人的封闭思维,早先已经讲过多次,这里不再重复。有趣的是,香港那些大学前来招生,也给内地带来观念上的冲击。

多多益善

首先是北大、清华的中国名牌大学感到压力了。本来,全中国最拔尖的学生不是进北大,就是入清华,尽由它们两家挑选。现在半路杀出了程咬金,去年就有考生弃北大而转去香港科技大学,还有一位因“移民”身份(从入学分数线高的省份移入分数线较低的省份)无法进入清华的高考“状元 ”,却获得香港大学录取,都引发内地媒体的广泛议论,认为是对中国不合理高考体制的冲击今年更出现了香港的大学到内地“掐尖”的说法,有人开始担心北大、清华“面临生源流失”,这就有点杞人忧天了。实际上,今年全国考生近千万,香港不过只招收一二千名,就算把考分最高的“尖子”全部“掐去”,对清华、北大的新生素质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是不是高材生,并不在于高考成绩一两分的上下。反倒因为这千多名学生有机会去香港,等于增加了同样数量的学生可以进北大、清华等一流大学,以此一层层类推下去,最后又会使一批本来可能进不了大学的孩子,得到了入学机会。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就可以知道,香港在内地多招收一名学生,就可能“造福”多名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所以,香港招生多多益善。

机会均等

香港的大学今年招生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再次被内地媒体用来批评中国自己的教育体制。例如,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取消了对内地学生的面试,原因是“我们希望尽量做到机会公平,不能因为面试把大部分人排除在外。我们要给更多人,尤其是家境贫困的学生以机会。我们是办教育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一生。那些小地方来的穷学生,他们的一生会被我们改变。因此,把资源投到这里最有价值”。

对此,《中国经济时报》的评论说:“公平,成为第一考虑,这值得内地教育认真反思——这是极为深刻的一课!”而《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则称赞“香港中文大学对政策和价值取向矫正机制的一个’快’字”,呼吁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反思和学习”。

“自己来考试半小时都找不到考场,这样的人怎么能过关?”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的范冠豪先生有感而发的这番话,也成了对内地学生的警示。事因6月17日,一千六百多名学生在北京参加香港大学的英语笔试,考试快开始了,仍然有不少考生找不到考场。北京一家媒体的报道即以“港大考试测验独立性”为标题,另一家媒体更评论说,许多内地学生过于依赖家长和老师,自理能力太差,这在港大老师眼里,也许是不可原谅之事,可是在我们现实中却司空见惯,甚至这部分学生往往就是好学生的代名词。

香港的大学到内地招生,本来只能算是一份“薄利”,没想到会引出那么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礼轻情意重”了。所以,香港到内地招收应该一年年继续下去,而且应该招得更多。(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香港观察:狗年狗新闻“旺旺旺”
香港观察:迪士尼风波给香港什么教训?
香港观察:富豪产地
香港观察:苏丝黄世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