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调之战白热化 中央与地方短兵相接

标签:

【大纪元9月9日讯】(亚洲时报报导 )中国中央政府及上海开发商近期都动作频繁,彼此颇有短兵相接的味道。9月5日,中国中央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土地调控;同一天,央行上海总部向上海的金融机构下发了《指导意见》,明令地方政府不能暗当“甩手掌柜”。可是,就在中央政府宣布这两剂“宏调重药”翌日,就有上海开发商以近6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投标浦东“地王”,创造了历史纪录。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颇引起外界关注。

《上海证券报》9月7日报导,7月中旬,浦东土地交易中心公开挂牌出让占地560余亩的上海浦东花木新民北路地块,而最终参与竞标的为8家企业。9月6日的开标情况显示:出价最高的金地集团愿出59.89亿元人民币。但据报导,报价仅占评审总分的50%,还有一半评分是关于规划设计;这块“地王”最终的招标结果,将在今年10月31日前公布。

也是在上述上海“地王”开标的同一天,中国中央政府的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宣布,将联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一年的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活动。该三部委指出,包括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等恶意炒作行为在内的6类违法违规行为将成为此次整治行动的“重点打击对象”。

据新华网报导,该三部门6日联合召开的“全国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电视电话会议”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房地产市场中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交易环节问题更为突出。”

也是9月6日,《中国证券报》刊文指出,中国央行上海总部预警货币信贷。报道指,“今年以来,沪市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速由4月末的9.4%一路攀升至7月末的12%;商业银行和房地产业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深,出现了贷款增长受房地产交易量波动较大等现象”。

据指出,上述情况引起了央行上海总部的警觉。因此,央行上海总部5日向沪各金融机构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做好近期货币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政府不能当“甩手掌柜”。

《中国证券报》的文章引述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今年1月的调查显示,约45%的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反映资金“十分紧张”,其中包括个别一级资质的企业。目前的销售态势若长期持续,将进一步影响市场预期并对金融运行带来潜在影响。

中国央行上海总部指出,当前应高度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土地储备机构贷款的潜在风险;认真研究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状况。又据指出,央行上海总部将努力完善对流动性水准的联网监测和日常管理,及时做好流动性风险提示、再贷款再贴现支援以及对存款准备金缴存违规机构的处罚工作。

一般而言,世上的商人很少跟营商地的政府对着干,跟中国政府对着干的商人则更少。强如沃尔玛、谷歌、雅虎等大企业,都被指为了跟中国政府打交道而牺牲了一些本来坚持了很久的原则。但在中国个别的地方,似乎有部分企业较沃尔玛和谷歌等更敢于向中国中央政府说不。这是地方企业个性特别强,还是因为有地方政府暗中撑腰,已经引起关注。

若有地方官员和开发商不满宏调政策,原因也属众所周知。9月1日,千龙网刊登了一篇题为《八位房地产大亨调控时期的诡秘行动大调查》的文章。该文指出,自从中国政府在今年5月出台政策调整房贷政策后,“开发商不是缺钱就是缺地”,有的开发商已在搞副业,有的搞并购联合,也有的走出国门去找寻机会。可以肯定的是,开发商的日子,是没有宏调之前好过,这也肯定连带影响到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利益。

从政治角度看,宏观调控的成败,可能关键到胡温体制的管治威信,更可能影响到明年中共十七大的布局。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曾和中国总理温家宝都指出,要抑制信贷过快增长,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对中央的决定,地方诸侯都信誓旦旦表示大力支持,但实质上的做法是否有真正配合,外界则有争议。

胡温现时面对的挑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体制上的问题。在过往二十年的经济改革里的利益获得者已经出现了集团化的倾向。官僚的本性,就是追逐政绩和利益,而在现时的中国体制下,开发商跟官僚的政绩和利益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现今的体制,并没有足够机制反映普罗民众对官僚的评价,也没有足够的制衡防止官僚追求过分的利益;所以,社会上的利益流向,才会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时中国只能望“有良知”的中央领导介入,才对利益集团有一定制衡,但面对的阻力也十分大。一方面,中国不能制造极左和仇商的气氛,但另一方面,中国一定要及时在体制上引入制衡现时既得利益者的方法,唯有这样才可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为避免经济过热  升息等宏调措施将推出
中国实施宏调后  上海房屋中介公司倒闭三成
宏调启动 京官诸侯烽火再起?
受宏调影响  传温州民间游资受挫返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