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从八大到十七大

金钟

人气 2
标签: ,

【大纪元11月11日讯】中共无意政治改革,已表现在十七大保守封闭的组织程序中,开成一个地下党式的一言堂大会,比之五十年前的八大,是明显的倒退。

中共十七大曲终人散。在香港观察中共党大会,从十二大起至今已是第六次。每次都令新闻界忙得人仰马翻,但除了人事之外,评论都难免“了无新意”之感。这次十七大,纵观大陆内外的反应,公众的冷漠,达到新的低点。平素敏于政治思考的北京知识界朋友,都心如枯井,连我们热心追踪的接班人变局,都引不起他们丝毫兴趣。最近一封给我的电邮写道:

“试想,当十三亿大陆人民和几千万中共党员,包括十七大代表还蒙在鼓里的时候,海外早就知道中共核心的人事安排,这是多么荒唐,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

中共和亲共媒体大肆吹捧十七大的成功,说什么胡锦涛的报告提了六十几次“民主”,获得四十次热烈鼓掌云云,海外自由媒体则历数大会的浮华、隐藏的权力斗争和对政治改革的失望。本文试图从中共党代大会的历史演变这一角度,来剖析其政治保守的由来。

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党章明定的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如全国人大、议会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一样。它有权制定党的纲领、政策,决定最高人事变动。由于中国的一党专政性质,中共的党大会比全国人大更重要,已毋庸赘言。因此,观察党大会本身的议程和开法,便足以评估它的政治承诺,尤其在民主化这方面。遗憾的是政论界往往忽视这一点,尽管人们都知道,从美国到香港、台湾,一个会议没有合理的程序和议事规则,就谈不上民主。

总书记高度集权的由来

中共执政前的一大到七大,另当别论。一九四九年建国后的历次党大会则是可以置评的。一九五六年九月中共八大,是其执政后的第一次党大会,也是中共标准上最好的一次大会。迄今五十一年,曲折往返,党大会已开了九次,以开放和民主的形式而言,八大都是不可企及的样板。以至于“八大研究”在大陆长期成为禁区。因为八大深受同年二月举行的苏共二十大影响,大会反对个人崇拜,不提“毛泽东思想”,提出经济建设应取代阶级斗争 …… 这条被毛完全背弃的政治路线,文革之后虽得到平反,但是,八大的组织路线的恢复与重建,却至今差之甚远。

首先,是它的分权主张。毛尽管当时已是一言九鼎的主席,但他身边的一批老战友,还有一定的发言权,刘少奇倡议设副主席,毛欣然同意,还主张多一些,设四个副主席、一个总书记,政治局设常委。八大照办,客观上这是权力分散的良性发展。后来,毛的独裁本性发作,不甘于大跃进失败而发动文革,建立赤裸裸的个人专政。毛死后,邓小平才有意回到八大路线。扳倒华国锋之后,在八二年“拨乱反正”的十二大上,废了主席制,恢复总书记,在八十年代构建了一个真正的分权体制,党政军大权由不同的人分担。但一个六四事件,他们又旧病复发,回到权力高度集中的极权体制,搞核心制,这就是江泽民、胡锦涛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的由来。

这次十七大的接班人之争,江泽民强力干政而胡无力还手,盖出于此。

废除大会发言,十七大成一言堂

八大的开放性,也为其后各届望尘莫及。最突出的表现是,大会发言。八大的中共党员已达一千零七十万人,大会代表按一万党员一名产生,有一千零二十六人。会议开了两个星期,以大会为主,除了三个报告外,有六十八人在大会发言,每人限二十分钟,另有四十五人书面发言和七十人准备了发言稿,共计一百八十三篇。发言者有各级责责人也有普通党员。虽然发言稿要送秘书处审阅,但至少有这么多人可以直接面对全体代表发言,谈各种意见。那是今天党代会不敢想像的。

由于毛的独裁建立,直到十一大都再没有这种景象出现。十二大有意回潮,但也只让叶剑英、陈云、李先念上台讲话,加上邓小平的开幕词,胡耀邦作报告,五人有大会发言权。从十三大以降,就更莫名其妙,如此盛大的会议,开幕、闭幕无人致词,连修改党章也无人上台说明。整个大会,只有总书记一人有发言权,上千代表洗耳恭听他二、三小时的背书。二十年前,我曾为文激烈批评十三大是“赵紫阳一言堂大会”。今天十七大亦复如此。

也许有人说,代表太多,分组开会,不是一样发言吗?不错,分组是必要的,八大也有约十个代表团,分头开会讨论若干议题。但这种小会毕竟不能代替大会。中共这类大会都用“简报”作分组间沟通,但早有报导,大会简报不仅挂一漏万,而且,稍有敏感的话就会删去。甚至规定各组只能谈本地区的事 …… 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化整为零”严控会议言论的措施。现在二千代表,分三十八个代表团开会,全局大势,代表们只能“瞎子摸象”。这种“中国特色”要习惯于代议制的台湾人香港人接受,恐怕得先把脑袋洗干净才可能。

新华社报导,胡总的报告经过了多少次集思广益、字斟句酌,如何含意深远,而没有一条批评和异议。其实,可议之处甚多。例如香港左派媒体报导过,北京官方专家提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已是“弱势群体日益贫穷与特权阶层日益富裕的贫富的悬殊矛盾”,但胡的报告对待共产党最重视的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不敢着墨,只是套用老话“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显然与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事实,和当前社会冲突的事实相违背。胡对特权腐败的轻描淡写是:“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通篇回避“贫富悬殊”一词。

票选结果成为党的重大机密

甚至堂堂大报告有文字不通的地方。最后一部分的标题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中语病可能小学生也看得出来。小事一件,却反映中共内部的庸碌,折射出胡这样的水准独揽一个大国大党的最高权力是很不正常的事。八大不仅有毛的开幕词,刘少奇的政治报告,还有周恩来的五年计划报告和邓小平的修改党章报告,毛刘周邓,一代强雄,且共襄盛举,你胡锦涛何德何能敢于独霸舞台?夜静思之,能不羞愧?若是体制问题,你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去面对!

在中央层的选举上,也是今不如昔。八大有迄今为止,最开放的记录,它发表的中央委员当选名单,是“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当时中委九十七人,得票排名前十名者:毛、刘少奇、林伯渠、邓小平、朱德、周恩来、董必武、陈云、林彪、吴玉章。像康生这等恶人,排到四十九名。

今天十七大的选举有了百分之八的差额,但是,一切只限于内部黑箱作业,害怕按得票多少排列,会暴露党内矛盾。八大的做法已成绝响,五十年来,除了候补中委外,从未公布过得票顺序。事实上中央领导层的威望,也确实在八大时是一个高峰,使他们具有自信。八大之后,毛开始倒行逆施,四面树敌,内斗暗涌,自然不敢显示得票多少,今日亦如此。票选结果成了党的重大机密。

拒绝外国政党出席的尴尬

最后,邀请外宾问题,值得一谈。十七大新闻发言人张志军宣称,中共八大后,再没邀请过外国政党出席,按照惯例,十七大没有邀请外国政党出席的打算。

共产党的理论强调“国际主义”,认为一国的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过去有过“共产国际”的组织,中共是其一个支部。共产国际解散,并不影响中共服膺苏共的领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仍然是一个神圣的口号。中共在苏共大力支持下夺权成功,更是公认的事实。因此,中共八大时,遵循国际共党的惯例邀请了五十六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出席大会。这些党的代表还在会上致词,会下又和中共高层会谈,讨论许多国内国际问题。因此,和外国党的互动是八大一大景观,也富有实质意义。后来由于中苏分歧,毛一意孤行,从九大起,就干脆关起门来开会,自绝于国际共运。文革后,中苏关系仍然冻结,开大会不请客,就形成了“惯例”。到了苏东变天,国际共运土崩瓦解,社会主义大家庭只残存若干与中共友好的共党小兄弟,惯例还得延续下去。

更为难的是近二十多年,中共奉行一条独特的走资路线,挂羊头卖狗肉,频于和西方拉关系,已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共产党。专营国际左派统战的中联部左右为难,不知所措。从邓以来惟有抱着中国特色,孤芳自赏,自拉自唱。邀请外国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请金正日吗?面子挂不住;请卡斯特罗吗?人家不一定买账;请久加诺夫吗?不如请普京 …… 反正老子十三亿人口,天下第一,更兼银包鼓鼓,财大气粗。国际主义,靠边站吧。因此,闭门谢客不是“惯例”,而是换了人间。

不过,真正被冷落的是国内的“民主党派”。八大时,他们也是被邀的嘉宾,李济深还上台向大会献礼致敬。现在,他们仍是有中国特色的货真价实的统战对象。然而,十七大也没有给他们一点面子,新闻官对他们已不屑一顾。现在特邀的是一批党内元老和精英。当然,这不自十七大始。

这些对外关系虽可体谅,但党的对外联络事关中共的开放形象,却是事实。这次十七大的自我封闭,被香港记者称为“地下党大会”,令人失望也令人失笑。开口闭口“改革开放”已三十年,这样一个应该是大秀开放的好机会,竟弄成如临大敌,究竟有何家丑怕外扬?又为何如此害怕人民?

这种自外于人的统治者意识,正是社会冷漠的根源,也透露朝廷内心的虚弱而不自知。

本文如此恭维五十年前的一次共产党大会,并非出自怀旧的怪癖,而是深知中共党内都没法民主,人民更不必异想天开。也深知那个垄断权力和资源的群体,看不起台湾,也看不起美国的议会政治,但是八大的范例,他们不能视而不见。那时的党大会,可以那样开,今天为什么不可以?中国五十年究竟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谁来回答?

──转自《开放》2007年十一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为金钟奖定装 蔡康永侯佩岑搞笑扮“色戒”
湖南6访民以“聚众扰乱社会治安”罪遭拘押
摆脱稚气古茶妹  黄湘婷化身名模耍性感
广播金钟奖首度设奖金  每奖项10万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