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维重拾专制大棒 大马种族关系日益恶化

人气 4
标签: ,

【大纪元12月21日讯】(亚洲时报 Ioannis Gatsiounis吉隆坡撰文/晏阳翻译) 四年前巴达维(Abdullah Badawi)以一副谦恭、善良的姿态,接任为马来西亚首相。他当时的言论不禁让人相信,他会纠正前任马哈蒂尔治下多年受到忽视的种族、社会和经济分裂。

就任之初,他信誓旦旦地说,要改善政府管理、根除腐败,缩差国内悬殊的贫富差距。他还提出了“伊斯兰文明化”,以“平衡”外界对马来西亚的不当看法──即认为马来西亚日益滑向保守的政治伊斯兰。他以温和与谨慎的措辞,传达他的执政理念。现在回想起来,他当初似乎真的有意缓和国内根深蒂固的政治和种族仇恨。

然而,此后五年来,马来西亚的政治日益动荡,过去5周更出现了3次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活动。最新一次发生在上周二(12月11日),非政府组织联盟在议会外抗议,反对拟议中的宪法修正案和延长选举委员会主席的任期。上个月,估计有2万人走上街头要求选举改革。所有这些集会都被政府视为非法,政府拒绝发出集会许可,并暴力镇压和逮捕集会者。

巴达维指责,抗议者在威胁国家稳定。他表示,他会毫不犹豫地授权动用恶法《内部安全法》(ISA),不经审判而无限期拘留抗议者,并说“我将毫无内疚、毫无怜悯地这样做”。

他真的在周四(12月13日)将上述威胁言论付诸实施,签署逮捕令,拘留了“印裔权益行动委员会”的5名领导人。不久前,万多名印度裔响应该组织呼吁,在吉隆坡上街抗议,要求外界关注他们在马来西亚被边缘化的境况。

在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主要是印度泰米尔人)这三大种族中,以印度裔的经济处境最悲惨;不过,大马政府长期实施“积极歧视行动”政策,却是扶持人口最多的马来人,给予他们特殊待遇。马来人领导的政府在官方声明中,还指责“印裔权益行动委员会”是“恐怖分子”。

然而,巴达维的强硬手段,解决不了社会-政治危机的根源,也不能轻易解决白热化的局势。在大马引起仇恨和分裂的根源包括,政府偏袒马来人的“积极歧视”政策、以及缓慢但确定无疑地侵蚀公共和政治领域的伊斯兰。

巴达维所属的执政党巫统,在过去50年里已习惯了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地推行政策。近期出现的这些大规模抗议活动,是长期受忽视的不满情绪的爆发,并有可能导致出现爆炸性的局势。相比而言,1998年要求改革的游行示威,其目标是官员腐败。1988年的司法危机导致巫统分裂,却未产生司法改革,反而变相令司法失去独立。

1969年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种族暴力冲突后,政府推行名为“新经济政策”的“积极歧视”政策,以扶持马来人在经济上达到与华人并驾齐驱的程度,这政策至今仍然有效。可是,这一政策被马来人滥用,而至今政府仍表示未达到其所宣称的目标。

首次要求认真评估当前危机的呼声始于去年,但巫统内抵制改变现状的力量,仍然强大。政府应对危机的习惯反应是,固执己见,拒不让步,而不是通过法律和改革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导致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平衡。马来西亚经济总体上来看发展不错,贫困率到2010年预计会下降到3%以下。当前该国失业率很低,而且现在是进口而不是出口劳工。

然而,该国的社会和制度落后于经济发展。大马民众缺乏创新和批判性的思想,种族和宗教问题主导了政局,并严重威胁到国家稳定。司法、媒体及其他重要机构,都得不到民众信任。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对马来西亚政府滥用暴力表示关注,但马来西亚政府不以为然,声称这是它的“内政”,他国无权干涉。

情况起初看来是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的。当巴达维接替其前任马哈蒂尔时,马来西亚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显然已难以持续下去。巴达维就任之初的改革言论,在很多马来西亚人听起来是和蔼可亲、鼓舞人心的,而且有利于该国急需的国家团结。但后来许多人觉得,大多数承诺,他都没有兑现。

对此,巴达维的支持者为他辩解说,巴达维是言出必行的,但他需要时间来改革国家根深蒂固的管理体制。然而,这种解释并不能掩饰与其政府有关的众多丑闻。

他内阁中的内政部副部长、反贪局局长和警察总长,都面临腐败指控;但司法部长却宣称,上述这些官员都是清白的。这不禁让很多人怀疑巴达维及其政府进一步推进法治的政治意志。据说,甚至巴达维本人的家庭成员,也卷入了丑闻。2005年一项独立调查表明,尽管巴达维本朲并未卷入萨达姆当政时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丑闻,但他的两个亲属却涉及贿赂伊拉克官员。

巴达维商上任之初承诺说,他要消除其前任统治下泛滥的政商勾结现象。然而,他雄心勃勃的女婿凯里(Khairy Jamaluddin),如今却忙于在商界和政界建立立足点,这跟他的承诺背道而驰。凯里曾卷入一家私人公司和一家与政府有联系的公司之间的有争议合并计划。

甚至执政党内部,也有人批评违法乱纪的现象。当时的信息部长卡迪尔(Kadir Sheikh Fadzir)说,2004年的大选,是他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目睹的最腐败的一次,而正是在这次大选中,巴达维以压倒性的优势当选。

当然,巴达维所继承的是一种以种族区分为基础的政治体制。许多人相信,这样的体制已经过时,而且对该国的前途越来越有害。不过,尽管巴达维发表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言论,但他从未采取行动遏制其党内领导人打种族牌、捞取政治好处的倾向。

从许多方面来看,在他的统治下,马来西亚的种族关系恶化了,而且巫统内的高级政客也在推波助澜。巫统去年的年度大会,是该党当权50年来最具种族色彩的一次。今年的年度大会相对平静些,但总体来看,几乎没有迹象显示,巫统会放弃依靠种族歧视策略来维持权力的传统。

在“印裔权益行动委员会”发起印裔集会后,有媒体援引马六甲州首席部长的话说,“马来人从来不会走上街头集会,所以不要迫逼我们,我们会用大刀来捍卫马来人在国内的支配地位。”

就着巴达维声称要动用《内部安全法》来对付政治反对派,巴达维自辩说,这样做对维持“国家稳定”是必要的;但他却不愿动用这部法律,制裁那些威胁对少数民族使用暴力的巫统党员。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该国所有种族都不愿积极考虑他们各自能做什么来弥合种族分裂。

政治分析家说,各方的矛头总是指向“别人”,而政府的一贯解决方法,就是不谈论种族分裂。巴达维前后判若两人,几乎完全偏离他所声称的政策,这令一些人迷惑不解。不过,他这样做,是为了淡化他过去在马哈蒂尔手下担任内阁部长时,无条件支持巫统压迫性文化的政治历史。

1999年,反对派曾利用公众对官员滥用权力的不满情绪,在选举中得分。之后,却有4名反对派领导人和一名报社记者,因此被控叛国罪。马哈蒂尔当时正在度假,时任副首相的巴达维否认这是“政治报复”,并说法院是“他们证明自身清白的最佳场合”。问题是,大马的法院经常被视为权力的奴仆。

在1998年民间爆发改革运动期间,巴达维还警告街头示威者,不要采取“非常强硬的”行动。当时正在马来西亚访问的美国副总统戈尔称赞示威者,倡导民主和正义的行动,而巴达维则指责戈尔支持“恐怖主义”,煽动暴乱。

当时马来西亚社会主义党主席纳希尔(Nasir Hashim)曾道,“他对反对派的强硬语气,听起来很像马哈蒂尔。”他分析指出,巴达维是因为没有信心自己能获得跨党派的支持,因此像巫统其他领导人那样讲话和行动。

巴达维不是通过巫统的传统方式,获取支持和建立关系网络的,例如他没有扩展强有力的商业关系。这一事实有助于说明,他最近为何采用严厉的独裁手段对付反对派。如果巴达维要兑现他当选之初的承诺,这位68岁的领导人首先必须改变自己,要将国家利益置于政党私利之上,而且还要培养道德权威,以对抗其党内根深蒂固的腐败利益集团。

在上周五,也就是在根据《内部安全法》签署拘捕令一天后,巴达维会见了13个非政府组织的代表,跟他们讨论有关印度裔人的问题。此举在很多看来是可疑的,因为在街头示威数周后他才这么做,而且期间他一直坚持说,马来西亚人绝对不应通过这样的抗议活动,表达他们的委屈和不满。然而,他也通过这一并不明智的讲话说明,街头示威最终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巴达维政府动用《内部安全法》、公然指责印裔示威组织为“恐怖分子”的同时,民众对巴达维政府的不满也已日益超越种族界限。尽管如此,很多人预测,在明年初举行的大选中,巴达维领导的执政联盟还是能轻易获胜。

事实上,若不对选举进行系统性的改革,选举规则总是会对巫统领导的联盟有利。它控制着国家的政治机器,包括媒体、财政、选举委员会、甚至是学校教材──大学生和学者都要发誓,“永远忠于”政府。要是巫统在大选中再次赢得压倒性胜利,只会增强维持现状派的力量,但无助于马来西亚摆脱政治困境。(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意大利足坛充满种族偏见  曼联前锋沙哈忧心
研究指加拿大四分之一民众因族裔背景遭歧视
中国官方介入加国校园冲突
貌强:克伦族谴责缅甸种族灭绝内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