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邮报:中国正以地球的命运为赌注

标签:

【大纪元2月5日讯】上周六,环球邮报以山西临汾的工业污染为点展开对中国大陆的由于煤矿过度开发和疏于管理而导致的触目惊心的空气污染进行了深度报导。报导指出,中国每年有40万人因空气污染得呼吸道疾病而过早死去。并指出中国的环境污染对全球环境是破坏性的,但在中国国内确极少为人所谈论。

环球邮报报导指出,现在,中国正以地球的命运为赌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但随着其温室气体排放的日益扩大,中国日渐成为国际传媒攻击的对象。但中国发起一场政治运动来回击国际舆论,反驳发达国家,指它们将能源密集型工业转移到中国,是“环境殖民主义”。

“谁也不管我们,谁也不来调查”

报导称,山西临汾是中国的一个煤都,也是一个污染已到了触目惊心程度的地方﹕林立的工厂、喷吐黑烟的烟囱、令人窒息煤灰、满目的煤渣堆、无穷无尽的灰尘 …仿佛使人看到了启示录的景象。以这里的东芦村为例,农民的麦子都无法出售,因为麦粒不仅变黑、盖满煤灰,而且空心和变形。村里的农民张小矫说 ﹕“谁也不想买它,只能自己留在家吃。”

他手举着麦子解释,它味道苦涩,全因为煤矿带来的污染。“谁也不管我们,谁也不来调查。”

这里的一切都蒙着一层煤灰,连蔬菜都变黑了,空气也充满令人窒息的烟尘,该村的数千农民只能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苟且求生。村民称,小麦的收成每年越来越小,而且差,他们甚至得买粮食养家。亦有人称,他们不得不放弃像棉花等作物,因为它们根本就无法成活。

东芦村已被临汾吞没-这个340万人口的城市可能是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它无疑是中国最脏的城市,这一点已被过去5年来政府的数据证明。一项数年前的世界银行报告得出结论称,临汾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报导称,冬日的早上,尘雾大得使人只能看到百米之外,建筑在晨雾中消失无踪,连庙里的菩萨都裹上一层厚厚的煤灰,隔着浓雾太阳也似乎奄奄一息-临汾已变成一座鬼城,这里的人们都在尘雾中鬼蜮般苟且求生。

当地的农民和农作物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这还不是这里煤炭工业的最大恶果,从全球角度看,最令人不安的,也是基本被中国忽略的是,这些无度的二氧化碳排放,正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在中国,全球变暖根本就不在议题之中

全球人类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80%为二氧化碳造成,而其中大部分又来自煤。近年来,中国的煤消耗占全球煤消耗增长幅度的90%,全国有2万1千座煤矿,而煤炭为中国的发展提供70%的能源。

中国已迅速成为世界上对全球变暖责任最大的国家之一,煤是其中最大的原因。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排出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比原先预测的早了近10年。中国不久将排放全球20%的二氧化碳。

但是,中国对全球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在这里却极少为人所谈论。北京的一名能源分析及顾问人员布罗克(James Brock)表示,在中国,全球变暖根本就不在议题之中,“中国在此问题上落后美国10到15年”。

报导称,中国官方也在控制煤炭消耗的飞速发展,但主要是出于对资源储备的担忧,而非全球变暖问题。再说,它在此方面的努力迄今软弱乏力,即使关闭了一些非法煤矿,它们很快又重开了,因为当地的工人需要就业,财政需要收入。

中国计划到2010年把煤产量限制在26亿吨,这仅比其去年的产量23亿吨略高。布罗克称,这个指标肯定要超过。他预期中国的煤产量到2010年至少将达30亿吨,甚至32亿吨,并推测中国制造的二氧化碳最终将为美国的2倍。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去秋的一次会议上,中国官员还声称中国是西方国家过度消耗资源的受害者,并指责发达国家散“环境威胁论”,把中国描绘称对地球的威胁。他们主张世界实际上应该感谢中国。该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如是说﹕“过度强调负面环境影响,将制约中国发展的权利。”

“他们吐痰或咳嗽时,我可以看到黑色的煤灰”

谈到发展和环境的关系,临汾就是一个最好最好的例子。因为煤炭业,临汾的年增长率为12%,超过中国平均水平,但健康和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则难以用数字来衡量。正如一个62岁老农说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好了,不用吃慷咽菜,但空气却变糟了。我宁可要清新的空气。”

临汾的医院挤满了支气管炎、肺炎及其它呼吸道疾病的病人,一家诊所的医生裴洪川说﹕“他们吐痰或咳嗽时,我可以看到黑色的煤灰。”他估计,他的病人80%患呼吸道疾病 。他甚至担心自己生活在这里,有一天可能会得肺癌而早死 。

临汾可能是中国环境问题的极端例子,但由于政府的无能及规管的乏力,整个中国多少都经历不同程度的类似的环境问题。据估计,中国每年有40万人因空气污染得呼吸道疾病而过早死去。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反脏污 北县取缔二丢二吐污染环境行为
中国“每两天发生一起环境事故”
污染严重 沉沉烟雾笼罩乌兰巴托
中环及旺角空气污染偏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