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是否仍将灿烂

标签:

【大纪元6月26日报导】香港主权移交十周年专题报导(一)(中央社记者林于国香港特稿)舞照跳、马照跑,维多利亚港夜景依然灿烂。

兰桂坊人潮汹涌,跑马地也仍然热闹,铜锣湾及旺角一带人挤人,一付歌舞升平景象。

香港主权移交中国七月一日正满十年,由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将来香港庆贺,这阵子香港各路人马群集,一付外驰内张气氛盈斥。

全球首创的“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十年,各界对这套制度的臧否各有观点,中国方面十年来竭尽所能要使一国两制成功,以便对外展现当年邓小平的“高瞻眼瞩”,但实际上这套制度是否如中方所宣称的成功?

从经济的角度观察,十年来香港历经金融风暴、严重呼吸道症候群、禽流感、及首任特首董建华不得人心等不利因素,这段痛苦的“集体记忆”让港人至今挥之不去。

喜的是,去年香港股市集资额高居全球第二位、股市近来冲破二万点、市值居全球第七,人均所得恢复到十年前的两万七千美元。

香港特首曾荫权以“悲喜交集”形容这十年来香港的变化,一般认为这是持平之论。

在维多利亚港高耸入云大楼背后,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香港七百万人口中有四成住在政府提供,面积狭小的公屋,更有八十二万人需要港府“扶贫”。

香港几乎没有制造业,因为该走、能走的都外移,金融、观光、零售等服务业为支撑经济的支柱。

据统计,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约三百七十家,市值七千亿港币,约占总市值一半。而中国每年约一千二百万人次的游客,其中自由行旅客去年在香港就消费了四百亿港币。

简单的说,没有中国大力支援,香港的经济数据大概很难看,这是既存的事实。

在港人一切向钱看的主流价值观下,政治制度的改革也就必然演变成目前的尴尬局面。因为主控香港政经情势的财经大老与港府官僚体系,已牢牢地与北京结合,广大民众要求普选的声音有如狗吠火车。

香港大学等单位多年来所做的民调均显示,港人近七成赞成普选,他们要求能直接选出特首、立法会议员,这一点连亲中人士在公开场合都不便反对。

这次与曾荫权角逐特首的立法会泛民主派议员梁家杰曾主张二零零八年普选,不过,经过几个月纷纷扰扰后,北京的答复令港人寒心。

中国第二号人物、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干脆明讲“中央授予香港特区多少权,特区就有多少权”,简言之,就是要民主派“不要吵了”!,政治事务一切由北京决定。

这就是所谓“一国两制”,香港民主派人士对吴邦国的谈话点滴在心头,较有骨气者私下表示,靠北京施舍已无望,现在唯有靠自己了,他们将全力运作在七月一日动员更多人走上街头,向胡锦涛展现人民的力量。

据观察,或许受一百年英国殖民统治及重商主义盛行,港人“务实”性格特别凸显,尤其是工商界谈民主更现实。照说实施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企业界应该拥抱民主,但真实的情况是他们选择北京。

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曾公开表示,只要不触及港独,香港百分之百新闻自由。他的观点表面成立,的确,香港没有法律限制新闻自由,但“自我设限”已成型,因为传媒老板思考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性,自然会考量维持与北京关系。

最赤裸的例子是,香港现在几乎是唯一敢批评中国的壹传媒,其老板黎智英就感概,为何他的刊物没有房地产广告? 因为香港房地产大亨无人敢得罪中共。

所以,在自我设限与商业利益等因素交错下,维护民主制度重要一环的传媒,在香港未来的发展空间令人担忧。没有独立、专业、批判的媒体,呼吁普选的声音如何发声?原先乐观认为香港式民主制度多少可影响中国政策,现在看来是痴想。东方之珠是否变成一个中国的城市而已?

曾荫权这位被视为强势型领导者看出这项危机,虽然他对一国两制也赞扬,但也指出“十年的探索是港人价值与理想的探索”,他希望港人不要放弃核心价值与生活方式,设法保持香港的独特性。看来港府管治班子知道如何在狭缝中求生存,他们深知香港必须与中国不一样,被同化的下场将很惨。

撇开空气污染这项恼人的因素,香港的确是宝地,仍是进行式的“一国两制”实验也逐项受到检验,它是样本还是全新的政治模式? 不仅关系七百万港人的未来,也牵动两岸三地未来互动的方式。

下一个十年,东方之珠是否依然灿烂还是蒙尘,“务实”的港人扮演重要角色,要当顺民或当家做主的抉择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将是港人最大考验。

相关新闻
传胡温连袂出席香港主权移交十周年庆祝典礼
香港民主党办研讨会审议民主进展
当年为家庭退出娱乐圈 黎姿回应复出传闻
吴彦祖晒港片拍摄取景地 自曝挂念片场一美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