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解严二十周年 朝野解读不一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6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今年是解严二十周年纪念。总统陈水扁、副总统吕秀莲和行政院长张俊雄等府院高层出席“解严二十周年民主运动影像展”揭幕仪式,回顾台湾民主发展之路。前总统李登辉认为,蒋经国宣布布解除戒严是一个历史性决定,是领导人在面对变局时做出的勇敢果决的前瞻性决定。国民党总统提名人马英九则认为,20年来台湾民主生活的内涵仍然不足,必须要有第二次民主改革。

据中央社报导,这项民主运动影像展,由前自立报社摄影主任刘振祥策展,展出著名摄影家宋隆泉、谢三泰、黄子明、叶清芳、侯聪慧、余岳叔、曾文邦、蔡明德、许伯鑫以及绿色小组王智章、李三冲、林信谊等人的作品。

这场影像展展出的历史照片包括五一九绿色行动在龙山寺遭团团包围、老国代昏睡、民进党基层党工詹益桦在自由时代杂志创办人郑南榕出殡时自焚、时任立委的陈总统和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谢长廷在立法院群贤楼静坐抗议军人组阁等,每张照片都记录了台湾民主发展的历史。

陈总统致词时回顾台湾从戒严到解严的民主历程,并强调民进党执政7年来,秉持追求民主进步的理想,并将继续努力,为建立台湾成为一个正常、完整、美丽的国家打拼。

他说,解严的意义在于整个民主化的历程,而非解严这个事件,台湾民主化是全体人民努力才能达成的,靠的是人民的力量,而非那哪个政党或那哪个人士的功劳。

李肯定蒋经国前瞻性决定

前总统李登辉昨天在群策会“从台湾民主化到国家正常化”论坛的演讲稿中表示,蒋经国宣布解严,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展现一个领导人面对变局的勇敢与果决,让集会、结社等自由逐步回到人民手中,不但回应民间期待,也让台湾跨出了告别党国体制的第一步。

据中广新闻网报导,面对陈水扁总统批评故总统蒋经国解严,是因为挡不住民主洪流,就算是政治强人也必须在人民的力量前低头,解严不能算是蒋经国的德政。李登辉则是高度肯定蒋经国,认为蒋经国做了前瞻性的决定。

李登辉因为白内障无法出席论坛,由台湾团结联盟主席黄昆辉宣读演讲稿。稿中内容:“回顾历史,经国先生宣布解除戒严的决定,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也是一个领导人在面对变局时所做出勇敢而果决的前瞻性决定,不仅明确了民间的期待,更让台湾踏出告别党国体制的第一步。”台湾的民主化是“人民的力量”努力的成果,不是那哪一个政党或是那哪一位人士的功劳。

马:解严后民主内涵仍不足

国民党总统提名人马英九下乡进行山地乡关怀之旅。面对民进党与扁政府大肆纪念解严20年,马英九表示,执政党只会大肆宣扬解严的政治议题,为何不敢面对7年贪腐的政绩、民众的痛苦与前瞻台湾的未来。

马英九表示,解严后20年来,可以看到台湾民主政治第一阶段改革,但20年来台湾民主生活的内涵仍然不足,必须要有第二次民主改革。

他说20年来的关键在于没有落实宪政主义,因此他将强调分权制衡,严格限制政府不得滥权。

学者:各因素促成解严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仪深昨天说,解严是党外人士的打拼牺牲、广大人民的支持、海外台湾人的努力、美国国会议员的压力以及故总统蒋经国“一隙之明”愿意让步,综合起来才得以完成的。

财团法人群策会举办“从台湾民主化到国家正常化”论坛,陈仪深发表论文表示,1979年12月发生的美丽岛事件,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都对解严造成冲击。

陈仪深表示,1986年3月蒋经国召集国民党第十二届三中全会,会中决定“政治革新”,5月开始由蒋经国直接指示,开始与党外势力进行“沟通”工作。

他说,在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努力下,美国参议员甘迺迪、贝尔等人成立台湾民主化委员会,1986年6月25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与人选小组共同决议要求国民党政府“容许新政党成立”,以上种种国际因素,当然有助于解严。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