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育儿心得:儿子带我向前进

人气 2
标签:

儿子在美国大学读书已经一年了。一年来,当妈的我发现他有许多变化和新理念, 这些变化不知不觉地也影响着我。

开放式的美国大学教育

儿子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读书。学校规定,第一学期的分数不记入学习成绩,学生可跨专业任选课程。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美国大学的规定。依我理解,这种做法好处有二: 一是新生没有压力,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尽管如此,儿子说他的同学个个都是拚命三郎,甚至一夜呆在图书馆一点也不稀奇。

该校校长说:如果别人问你是什么专业,在你未做决定时,最好的答案是 “I don’t know(我不知道)”。“I don’t know ”意味着你有许多选择。学校贯穿的教育主线是, 不要把自己的思维限制得太窄,越宽泛越好。个人所学专业, 不代表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现时,许多成功人士与当初在大学所学专业毫不相干。至此我才明白,为什么赖斯 (现任美国国务卿) 在大学三年级时从音乐系转入了政治学专业。

美国大学的开放式还体现在课程的选择上。学生可在该校认可的世界各国大学选择课程,学校承认学分。这个暑期,儿子不但在温哥华的UBC大学学习了“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而且还参加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a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经济发展投资贸易”研修班。他的同学有在埃及学习的,有在法国、意大利学习的。选择世界各大学的经典课程,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这样的办学思路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

“开放”的政策还体现在一些小事上,比如学生的住宿安排。去年,儿子是新生,学校根据学生事先填表的意向,安排了住宿。一个单元住四个学生,每两个人一间。四个学生分别来自不同专业,新生和老生混合居住。交叉专业、交叉年龄、交叉国别,促使学生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今年9月第二学年,宿舍又来了一次大“组合”, 与儿子同住一个单元的有学电子工程的、有学物理的、有学城市规划的。儿子则偏重于经济学和金融学。虽然每人独立一间房,但每到休息时, 四个人聚到一起各自谈论不同的话题,互相融合,互相交流。来自美国的Mark同学给我儿子提了一个建议:希望他幽默一点,不能总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要学会生活,融合到美国普通人的生活中。这一建议对儿子的启发很大。儿子把这些小事讲给我听,很耐人寻味。回想当年我在中国大学读书时的情况,四年的大学生活,宿舍从未变动过,更不用说“大一”与“大三”的学生住在一起了。

像这样一些小事,促使我不断思考美国大学的开放体系,如果不是儿子考取美国大学,我不可能这样熟悉美国大学的信息,更不可能通过这些经历去帮助他人那些想要考取美国大学的人。

接触名家 感受名家风范

记得去年参加新生开学典礼时,校长曾说过:“知识并不重要,我希望你们每天都在变化”的确,这一年来,我看到了儿子的变化与成长。诺贝尔经济学家Joseph Stiglitz亲自给他们授课,令他激动不已。他让这位著名经济学家在其出版的专著上签名,与他讨论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儿子得知该教授是中国政府聘请的参事,无数次去过中国,参与制定中国的大政方针。还有像世界银行行长、WTO(世界贸易组织)的主管、世界500强总裁、美国最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主管、著名校友及好莱坞明星等等,分别到学校讲演或学生们去这些部门参观,极大地开拓了儿子的眼界。

给儿子授课的一位教授非常感触地说,“我不希望你们今后像我一样,只会教书。我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跨出校门,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百事可乐的主管给他们上课时说:全球一体化已成为趋势,今后连家庭医生都不需要了。 病人拍了CT片子,不需要美国的家庭医生去解读片子,即耽误时间费用又高。医院完全可将CT图片通过电脑迅速传送给印度的医生,由于时差原因,第二天美国就可得到结果,即快又节约成本。该主管说:我这一生才去了40多个国家, 我希望你们要超过我,多出去走走, 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每隔几天,儿子就来电话,谈他的感受,什么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暴”、“金砖四国”; 什么美国大选、 美国税务补贴; 什么瑞士和法国边境正在发生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听的我 “耳花缭乱”。他说, 妈妈你不是要去瑞士开会吗,最好去到那里看看。“对撞机实验”是全世界的大事,人类可以探索宇宙形成的秘密。不仅如此,儿子还要我经常看NBC、BBC、CNN电视新闻及美国各大金融网站。为了使我一打开电脑就能看见世界大事,暑假回来,他干脆把我的电脑首页换成BBC; 一星期后,他又换成Bloomber (美国金融媒体分析网)。我知道,儿子试图在改变我,让我与他同步。像什么《星球大战》、《加勒比海盗》、《达芬齐的秘密》等著名电影,都是在儿子的伴同下观看的。

回想10年前移民到温哥华,儿子才10岁,是我们指导他学习英语, 参与社区活动,不断地往前走, 现在我们却跟不上他的步伐了。 儿子的确长大了。

看什么 学什么

在生活上,儿子属于保守型。特别是饮食习惯,不喜欢吃面条、饺子及煮鸡蛋。今年暑期,我们发现他的饮食发生了一些变化,喜欢吃这些食品了。问他为什么?他说, 影片《工夫熊猫》有 “Kung Noodle”,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慈希太后吃饺子、李鸿章吃煮鸡蛋,于是我就开始吃这些东西了。我想,早知如此, 多看几遍不就吃的更多了吗。看来,电影电视对他的影响很大。

临去美国上学前一天晚上,他刻录了一个光盘给我,并让我立即听一听,《我和你 》、《常回家看看 》、《辛格勒名单》、《Life is Beautiful 》主题曲等中外名曲,让我陶醉。我明白了儿子对家的思念、 对中西文化的融合与接受,他要让我与他一起欣赏他所喜爱的东西。

欣赏完音乐, 已是晚上12点,因第二天早晨3点就要动身离开温哥华,我让他早点休息,他又心血来潮,让我们与他一起看影碟《幸福的追求》(Pursuit of Happiness),我说:“你不是已经看了两遍了吗?”他说 :“妈妈, 我还想再与你和爸爸看一遍”看着他那样真情,我们同意了。记得两年前,我曾与他一起在电影院这部影片,男主人翁奋斗与追求的经历,深深感动了他。他说,他要成为那样的人。如今,他正在找 Intership (实习),暑假期间,他每天查看各种信息,与学校联系,发送简历 ,忙得不亦了乎。看完《幸福的追求》已是晚上1点半了,紧接着他又打开E-mail,兴奋的告诉我们: 教授同意他做TA (助教) 了,另一教授也批准了他的实习申请,同意推荐给某知名金融公司。几经周折,儿子的第一份实习机会就要实现了。电影《幸福的追求》认为“幸福”是瞬间的体会, 这时,我看到了儿子“幸福” 的这一瞬间。我知道,在看《幸福的追求》时,儿子就一直期待着这一刻能到他身边来。文章来源:环球华报

相关新闻
工卡被拖延可催办
帮你少走弯路 移民律师谈庇护工卡申请
公司所有者、高管 移民美国的明智之选
EB-5 投资移民新规的搁置签证(“Set Aside Visas”)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