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国降息的效果难以预测

胡少江

标签:

【大纪元11月29日讯】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一百零八个基本点;并对其他期限、档次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也作出了相应调整;此外还下调了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在降低利率的同时,中国的中央银行还宣布将从十二月五日起,将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下调一百个基本点和二百个基本点。

这是中国自九月中旬以来的第四次降息,与前三次降息的幅度相比,此次降息的幅度分别是前三次降息幅度的四倍,换言之,这一次的降息的幅度比前三次降息幅度的总和还要整整高出三分之一;事实上,这也是自一九九七年来来,中国央行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总之,近来中国降息的决定如此之频繁和降息幅度如此之大,都表明中国政府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深为担忧。

降息和降低准备金率是一国政府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最常见的手段。中国政府当前采取的激烈的扩张的货币政策,是对其前不久出台的四万人民币投资的扩张的财政政策的一个必要的补充。其实,号称四万亿的财政刺激方案有很大的水分,中央政府显然是无法照单支付的。现在看来,大量的投资将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此次大幅度降息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降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向银行贷款进行投资的成本,以期由此刺激贷款投资的规模。

从资金供给的角度看,降低银行准备金率,则是为了为银行释放更多用于贷放的资金。截至今年十月底,中国的银行系统共有四十七万多亿的存款规模,将准备金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等于为货币流通系统增加近四千七百亿的货币供给。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资料而已,银行是否愿意将可用于贷款的资金贷放出去,有着多方面的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的银行并不缺少贷款资金,相反他们是有资金而不愿意向企业贷款。而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下滑,银行担心带出的款项将成为坏帐。因此除非中国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强迫以行贷款,否则银行不会有太大的增发贷款的积极性;反之,如果中国政府通过行政命令迫使银行贷款,不难预见,中国银行系统的坏账将迅速增加。不久便将会成为威胁中国经济的又一颗定时炸弹。

中国银行系统的存款中,有百分之四十二左右来自居民的储蓄存款。一般而言,降低银行利率意味着储蓄利息收入的降低;从而降低居民的储蓄欲望,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但是,在中国现有的收入分配结构下和社会经济政策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低收入者并没有多少可以动用的存款,他们的存款基本上都是应对急需的救命钱,这些存款的利率弹性很小。相反,银行利息降低实际上降低了他们的存款收入,甚至可能迫使存入更多的钱以备急需。更有甚者,由于降低后的银行存款的名义利率已经降低到百分之二点五,低于当前消费物价指数一点五个百分点。所以,中国的低收入者将由此遭受损失。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消费,甚至有可能由于负面的“收入效应”减少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

鉴于以上分析的多方面因素,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所表现的效果一般并不十分明显。此次的降息的举动很有可能有着同样的命运。它虽然可能会通过政府的“信号效应”在短期给股市带来一些小的刺激,但是从中长期看,未必能够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品质、银行的效益和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以及低收入人群的福祉真正地带来好处。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胡少江﹕后奥运时代--从天空返落大地
胡少江:中国经济正在滑向危机
胡少江: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的反向运动
胡少江:华盛顿的争执和全世界的焦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