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芝:为北美“红色根据地 ”算一卦

赵静芝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2月20日讯】刚来加拿大读书时,有个老华侨向我介绍当地情况,他说,温哥华是大陆在北美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听罢此言,我黯然。想不到,红太阳的功能真的威猛,照到哪里哪里就亮。

呆久了发现,果不其然。先说舆论环境,除了那些已经被大陆媒体“合作”了的老牌华文港报和台报,早就奉行“小骂大帮忙”外,前几年由大陆移民人士办的两份周报(有的周二刊、有的周三刊)也是一个比一个“红”,据说有的总编一级的人,虽然年纪已经五十开了外,还时常回大陆参加“业务轮训”,其思想水平与党俱“进”那是必然。最近温哥华又增加了一份叫《枫华》的中文月刊,其来头也不小,特点是对加拿大政府的监督抓得比较紧,对大陆政府的批评放得比较松,据说当年胡锦涛来温时其创办方的负责人为求得和胡的一张握手合影,煞费苦心精心运作,终于遂愿,一时成为圈子内的“美”谈。

《枫华》杂志“横空出世”后加上原有的两张老周报,温哥华正好凑成两报一刊。不过在存在形式上和整体优势上,和大陆文革时期的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毕竟没有“中央文革”协调,再加上各自为了谁是“正红”习惯进行内斗,从而也削弱了“战斗力”,但在大方向、大原则上从来不含糊,“坚持四项原则”的作风还是很过硬的。

再说说社区环境。爱“国”侨领到处乱窜成为温哥华一景。举办活动、会见领导、发表声明、组织游行,常常一呼百应。乍一看,声势不凡,其实,基本上就是那几个老面孔。有些新成立的社团还搞点聚人气的活动,比较搞笑的是有几个号称有百年历史的老社团,常常以“侨领的侨领”自居,其组成人员都是七老八十,和当年中共的“中顾委”相仿,但又不具备中顾委的权威,除了每年中国新年搞个游行,鲜见他们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作为,但口气常常是“三个代表”没商量的。他们自称“爱”国,其实比较肤浅,无非就是千方百计让大陆有关部门满意。碰到大陆天灾,这些人一般都会冲在前面,兴师动众,积极性还是要肯定的。但遇到人祸,比如毒奶假药害死人之类,一般都会羞羞答答,欲言又止。如果撞上批评中国大陆的人和事,这些人常常会赤膊上阵,充当打手。他们这个圈子里的垃圾较多,近的比如加拿大全加华联的陈丙丁,此人贵为加拿大律师、著名“爱”国侨领,却在上半年被人揭露意图将地震救灾款挪用。另外此人在狂热“爱”国之余和大陆的“教育”之类的合作也赚了不少银子。远的如澳大利亚,澳中国际交流中心总裁、中共“红人”胡扬,其人被央视吹得天花乱坠,原来是贩卖毒品的惯犯。不是说,“爱”国侨领就不能犯错误,关键是这些行为不检点的人很久以来就品质恶劣,但因为“爱”的比别人凶猛,所以常常获大陆部门倚重厚待。和这些人比较起来,温哥华的那些侨领都是小混混,行为也没有这些人恶劣,但经常给他们敲些警钟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任何游戏都有规则,比如记者向布什扔鞋子就是不讲规则。比如丧失原则的爱,就是不纯的爱,或者叫做溺爱。圣经说,“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诚实”一词在原文为“真理”,可见,相爱没有真理是不成体统的,也就不能称之为真理的爱。

几天前见到一个以前从事推动大陆民运的朋友,他说,为什么前加拿大国会议员陈卓愉不搞民运、后进转“先进”那么快?除了个人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温哥华的整个氛围比较“红”。的确,这里诸如温哥华支援大陆民主联合会的活动也就是每年“六四”闪忽一下,人气低迷。老毛说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看来,温哥华这股“东风”还是比较猛烈的,至少沉默的大多数目前还只能忍气吞声,但此次加拿大大选又透露出一丝暖意,毕竟“根据地”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赵静芝  : “华人选华人”之纸老虎本质
赵静芝: “中国牌”不是摇头丸
赵静芝:和北朝鲜“排排坐”的感觉
赵静芝:“红”侨领作恶和“黑”忠诚祸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