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明庆:竞争都是好的

骆明庆

【大纪元2月17日讯】五月份平面媒体的重大事件之一,当属苹果日报的创刊。配合大量的广告、五元的促销价格,以及与国内既有报纸截然不同的版面设计与报导方式,苹果日报对报业市场所带来的影响,必然相当明显。

首先,在价格方面,中国时报与联合报两大报陆续将价格由原来的十五元降为十元,联合报甚至推出零售报十元附送铝箔包饮料的促销价。虽然两大报都否认降低价格与苹果日报有关,并宣称这是回馈读者的作法,但是一般都认为这是苹果日报参与竞争的立即效果。

其次,比较不明显,但是必然会陆续展开的变化是,既有报纸在彩色印刷和版面编排上与苹果日报的较劲,以及在内容上力图与苹果日报区隔的努力。中国时报更由董事长余建新为文,正面告诉读者,面对这波竞争,“永远的质报,为台湾打拼”是该报努力的方向,一方面强调自己的品质,将自己定义为“良币”,另一方面也将对手报定位为“煽色腥”的报纸。

过去台湾媒体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总是因着某些事件的发生而被检讨,其中平面媒体最为人诟病的,主要在于诸如“报导错误”、“查证不实”和“报导夹带评论”等问题。回顾历史,自从报禁开放以来,其实已经出现过不计其数的民间监督团体,以及记者团体尝试自律的努力。近几年来,网路上甚至出现了例如“与媒体对抗”等以评论批评媒体报导为目标的网站,但是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监督团体能够有效建立社会公信力,并产生实质影响的。

问题的症结在于,在没有任何替代报纸可供选择的情况之下,即使读者对既有报纸不甚满意,也同意所有监督团体的批评,还是无法透过改买其他报纸而对既有报纸产生足够的压力。对既有报纸而言,既然没有有效竞争者分食市场的压力,当然没有改善品质的诱因,也不需要尽力减少错误报导的频率,也继续在报导中夹带办报者的观点。

换言之,只有当有效竞争者出现,让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办报方式,使读者购买报纸的选择能在几个主要报纸间快速移动时,各报在报份随时可能流失的压力之下,才有可能开始仔细考虑提升品质,检讨过去的办报方式是否还能赢得读者的认同,并维持报业市场的领先地位。

当然,也有人担忧本地媒体会“苹果化”的问题,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忧虑。这一波激烈的多元竞争之后,各报慢慢会摸索出自己竞争优势之所在,“香港苹果”到了台湾也必然需要本土化,以适应本地社会的需求,以争取不同读者群的购买。

总的来说,相较于起民间团体的监督,市场销售情况的压力才是最有效的监督力量,越多具威胁性竞争者的出现,报纸绝对会办得更“好”。当然,这里所谓的“好”,并不必然是所有人都会同意的好报纸,更不见得是“完美”的报纸,但绝对能更符合读者的需求。

--原载:《意识形态咖啡》,2008-02-08(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获新闻金芭乐奖  苹果日报:将虚心检讨
冉云飞:政党、政府、国家之我见
年菜市场成长快  业者出奇招抢商机
欧巴马气势如虹 挑经济议题猛攻希拉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