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散记】我在哈佛的“听”与“吃”

卢佳宏(波士顿)

标签:

【大纪元2月9日讯】写下这个题目,国内的朋友可能感觉好笑,“听”与“吃”有什么可写的呀,国内的人不也整天要“听”要“吃”吗﹖要经常听政治报告,要吃饭;当然了,如果是大大小小的党的领导干部,可以在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把自己都不相信的假大空的内容吹的活灵活现,让台下的群众好好地“学习”某某精神说来我一直困惑,我们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强调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做一切领域一切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但实际中好像又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远的如毛时代“大跃进”呼喊的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及后来的“狠斗私字一闪念”、“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等暂且不说,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以来,我们仍然对精神的作用情有独钟,而且我们的“精神”一直在走马灯似的轮番上台表演。

最典型的是每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随之而来的就是组织平民百姓“认真”学习某某大精神,并且还要求“深刻领会”。也的确有认真的同志,能够从洋洋洒洒的长篇报告中统计出该报告出现了n次“民主”,出现了m 次“和谐”,出现了t次“科学”,其孜孜矻矻,令人钦佩。只可惜,再怎么精确统计报告中出现的“民主”次数,民主的大门却被报告给死死的关上了。

而且报告中的“民主”,实在是让人心存幻想的麻醉药和安眠药,吃了后晕晕乎乎,倒忘记了什么是真民主。这正是我们学习报告精神的“真正”收获。也有的同志,很懂得“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道理,勾隐探秘,将上次大会的精神和下次大会的精神进行细致比较,并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告诉民众:本次大会的精神,有了那些新的词汇,新的精神等等,让求新求异的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也难为了这些同志,以笔者的愚钝,实在是很难发现两次大会报告的精神到底有那些差异的。同样是冠冕堂皇,同样是精心泡制的谎言,同样是假大空的内容。但仔细想想,谎言和假大空的确也有差别,有不同。

我们的百姓,除了这些某某大的精神要学习要领会外,还要不时学习媒体上出现的英雄人物和劳模的精神,学习如雷锋精神、螺丝钉精神、红军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孔繁森精神……等等眼花缭乱的数不清的“精神”。好在这些“精神”在民众的生活中也就是一阵风刮过,各领风骚没几天。否则,我们普通百姓的脑子里岂不要乱套了﹖即使不精神分裂,也要让你头痛欲裂。好在我们的百姓也在与时俱进。如今想让他们如文革时期一样,“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已经是难上加难了。

因此,今日中国,虽然仍然重视“精神”,但当领导干部在台上读报告,假装学习“精神”的时候,我们普通百姓也学会了在台下假装在听报告,假装在学习某某“精神”。和领导干部不同的是,我们假装听完了报告,尽管饥肠咕咕,只好自己做饭自己吃了。而领导假装做完了报告,等待他的则是山珍海味,美女加美酒(当然,级别越高,机会和档次就越高)。

在今日中国官场,领导干部开会传达上级某某精神,严禁大吃大喝、收受贿赂;往往会议刚刚结束,领导干部们就马上大吃大喝起来,下级官员对上级领导的讲话心领神会。领导说严禁收受贿赂,实际上是暗示我们下级领导:赶快行动起来,给领导创造收受贿赂的机会。于是,领导家里一时间门庭若市,车马喧哗,一派热闹。我们中国人很复杂,中国的汉语也很复杂,很微妙。实在有趣啊。

都说“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这话其实说对了一半:共产党的税其实也很多,而且颇有横征暴敛的特点。当然,会就更多了,以至于被称之为“文山会海”。为什么会多呢﹖以笔者不敏,猜测是因为开会对干部们有很多功能。前述传达某某精神自然需要开会;而且,开会还可以有机会大吃大喝,干部们自然是乐此不疲;开会可以让下级干部领会上级干部的精神,免得进贡送礼不积极;开会就是各个部门工作的政绩,当然也是领导的政绩,不开会怎么表现呢?当然,我们开会多,还是因为我们的干部选报任免机制出了问题。

以一言概之,1949年之后,我们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干部选拔任用的好机制,甚至远远无法和隋唐以来即实行的科举制度相比,更不用说和西方民主国家相比了。传统社会的士大夫们因为有了比较公平的选拔官员的机制,国家举贤任能甚至能够做到不避亲,不避仇,所以有才华者多能崭露头角。他们怀抱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志向和抱负,在历史提供的舞台上演出了有声有色的动人戏剧,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理想,有文人的性情和骨气。因而,官员整体的素质是比较高的,他们的诗词歌赋和道德文章,甚至到了今天仍然是宝贵的财富。其中佼佼者如欧阳修、苏轼等人,不仅能文,而且作为官员也是颇有才干。

1949年之后我们的官员,实在难以能够和传统社会的官员比肩,不仅不能文,在道德理想和办事能力上恐怕亦难以望其项背。当然,若说是有“新的发展和突破”的话,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今天官僚队伍的专横跋扈、贪婪无耻、贪污腐败、道德低下、良知泯灭等方面的确是大大超越了古代官员,对今日的官员而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已经是小儿科了。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日,腐败官员动辄将上亿的金钱输出到了发达国家的银行,把自己的妻子儿女都送到了发达国家,把国人的血都吸干了。留下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只是这个烂摊子还被严实的密封着,一旦盖子解开,后果将是触目惊心。

由于整个官员选拔机制是逆淘汰的,所以,官员总体素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官员们不仅无才华与能力,即使一般的舞文弄墨,对他们也是难以企及。于是,只好让秘书们起草文件,再开会传达文件。至于怎么落实文件,怎么解决问题,那就不必多管了。只要开会了,我们的工作就已经有了成绩了。这也许是我们“文山会海”的根源所在。这可可怜了我们中国的普通百姓们,即使是假装在“听”,你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啊。

刚才谈了国内的“听”和“吃”。来到哈佛之后,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和国内的反差较大。首先谈谈“听”,主要是听各种学术报告,也包括一些宗教活动的报告。我来到哈佛后,发现哈佛的学术讲座活动很多,让人应接不暇,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参加自己喜欢的学术讲座。哈佛的学术讲座的程序是:主持人首先介绍主讲者的身份、学术研究领域及评价等;主讲者的学术讲演;听众的提问及主讲者的回答等。当最后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则学术讲座也就结束了。

到哈佛来做学术演讲的学者既有美国各个大学、研究机构的学者,也有来自世界其他各地的学者,当然包括来自国内的学者。我参加过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商学院、哈佛燕京学社等组织的学术讲座活动,演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确是让人开阔视野。最近还听了哈佛东亚系一位学者的演讲,他研究的是金门的女兵,有照片,有分析,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国内学者大约很少有这样的眼光与境界。而且,演讲者有很多名家。

有一次到哈佛商学院听讲座,在回来的路上,我和新认识的同伴交流着对演讲者的印象,她说该人长的英俊而且对人宽厚随和,很关心体贴自己的学生云云,并说:他还有中文名字,叫高家龙。我听了后悔不迭,我书房里还有高先生写的两本书呢,他是研究近代经济史的名家啊,我忘记了给他拍照。

当然,也并非是能在哈佛演讲的学术讲座都有水平有质量,最突出的是来自国内的某些学者,他们的讲演的确令人不敢恭维。笔者曾经听过来自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等学者在哈佛的演讲,其欲言又止、吞吞吐吐、枉顾事实、曲意逢迎,将国内假大空的那一套整个搬到了哈佛,实在是令人作呕。这些人每年拿着国家大量的金钱做所谓的研究课题,拿出的科研成果实际上与文化垃圾无异。

在既得利益面前,他们选择了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或者是为统治者编制漂亮的外衣,完全泯灭了学者的良知和对真理的坚持与追求。足见在中国屁股决定脑袋的不仅仅是各级官员,还应当包括他们的附庸(主要是御用文人)。

我还听过国内的一个省部级高官在哈佛传达17大精神的讲座,了无新意。如果在国内密不透风的环境下,也许还能蒙蔽不知情的百姓,但在自由的美国,我们了解的实在是太多了,他的讲座在我们看来就是耍滑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谁听他的呀。

难怪有的学者听后失望的说:我们还是靠自己劳动吃饭,何苦要奴颜婢膝。傅国涌先生曾指出,在中国富人出现了“西门庆化”的同时,也出现了明星、知识份子的“宠物化”,这些人“甘当宠物,以做宠物为荣,攀权贵,傍大款”,并深刻指出了其产生的根源:“大面积的“宠物化”源自政治高压,政权的长期压制,导致许多人心理的扭曲。人们千方百计学会适应环境,久而久之,做宠物几乎内化为他们的基因。好像软体动物,只会依附权势,没有了骨头,更没有了骨气,剩下的只有乖顺和唱赞歌的能力。“这不仅和传统社会士大夫的风骨相去甚远,和西方知识界一直坚持的知识份子应具有批判功能更是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嫌。

当一个社会的知识份子良知泯灭、成为绵羊的时候,这个社会还有进步的希望吗?好在尽管黑夜漫漫,仍然有为民请命的人存在,仍有追求真理的知识份子存在。在学术讲座的提问阶段,提问者的问题有时候毫不客气,甚至可以说是尖锐。我曾经听哈佛大学东亚系冯姓教授的讲座,刚开始感觉还很新鲜,认为可以在学术研究上根据有限资料进行大胆的假设,甚至可以舍弃某些资料。

哪知道一位学科学哲学的听众对此提出了强烈的质疑,而且他说的话也很有意思:“在哈佛,最好的评论是对演讲者提出严厉的批判,这是对演讲者的最大的尊敬。我一直在认真听您的演讲,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对您的最大的尊重。”

这样的情形,在国内大约是很少有的。多数情况下,即使面临尖锐批评,演讲者也能态度自若,平静作答,而且要感谢对方提出了好的问题。真理越辩越明,几个回合下来,我们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就有了更深刻的洞见。当最后一个听众提完了问题,也得到了回答后,演讲活动就结束了。

这个时候,参加活动的听众可以满足一下口腹之欲了。主办者一般会准备一些吃的食品,如菠萝、香蕉、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和各种甜点,还有各种饮料,如啤酒、可乐、果汁等。有时候还能吃到水饺、鸡肉等等。所以,在哈佛,你如果不想自己做饭,尽可以去参加各种活动,能够吃不少东西。

有时候也在听之前就吃,可以一边吃一边听,也很有意思。当然,来哈佛后也参加了一些纯粹是吃的活动,主办者提供各种食物(以西餐为主),只要你参加就可以随便吃。在这样的活动中,人们还可以和感兴趣的人交谈,认识,可以说有很强的交际功能。主办者希望他们的活动能够给人们创造认识新朋友的机会。这也和中国有较大的不同,中国的大大小小的统治者最怕的就是人们彼此认识以至于成为团伙和组织。

写到这里,我很惋惜的是,由于天气不好路边很滑,我放弃了费正清研究中心举办的 Directors Lunch,失去了一个“吃”的机会和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只好写下这篇文章,来望梅止渴而聊以自慰了。 (2007年 12月10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访美散记:同样是行乞 中美大不同
【访美散记】不同的时空 迥异的命运
【访美散记】美国社会的宽容与信任
移民系统发生重要变化 上庭前请一位好律师很关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