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凯邦:政府对城规会监管不足规划失当

人气 4

【大纪元8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郑丽驹香港报导)多年来,极具争议性的屏风楼、公共空间及旧区重建问题一直受到各界关注,环保触觉是一个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向政府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本报记者访问了组织的创办人兼现任主席谭凯邦,就上述议题对政府提出的一些建议。

谭凯邦就铁路上盖的问题表示,在2006年7月组织开了第一次屏风楼记者招待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是西九龙大角咀特别严重,随后,他们又发现市区重建及有关相关的议提等,陆续将资料发布出去。

谭凯邦认为,最关键是:第一、发展商起楼时,政府不肯作一个严谨的规管;第二、香港的发展商是一个要赚到尽的商家,如果他们有一点良心,他相信那些楼是不会起得那么高:“他们为了看到景,发展商就将很高的楼一座座连在一排过,造成屏风楼。但政府又不去规管,几年来,政府以一个不立法的方式去规管,用行政手段去做,例如:勾地表降低地积比,他们加上非建筑带的措施,但未有措施来限制座与座要有10米距离。”

虽然争取不易,但行动还是有回报;去年,组织多次到卖地场示威后发现今年的勾地表相对来说少了一些屏风楼。

现时香港多处都有屏风楼,例如车公庙站个案,谭凯邦说,要追索到很早时期,那时组织并未成立,在05年前,政府批出了很多大型工程都是2001-05年间批出,正是董建华8万5时代。当时政府批了很多地。

在06年他们已调查所有铁路上盖,元朗和南昌站就较离谱,车公庙4栋,南昌11栋。今年车公庙招标兴建,其实建筑物是会遮挡城门河整个景观,所以他们提出反对。

至于南昌站的11栋的屏风楼,组织希望政府能减半数目兴建,政府已拒绝这个要求,但组织仍会继续争取。

政府对城规会影响大

综合发展区有新的项目是要经过城规会为期几个星期的咨询期,市民可以在城规会秘书处拿取咨询文件:“如果政府卖了一块地给发展商,他只需向屋宇处申请建筑图则就可以兴建,如果没有公众的咨询,城规会应多些民选的议席,无论什么地都要过城规会,城规会有个咨询的机制。但现在的城规会的人比5年前多会考虑密度和规划,亦禁止了发展商很多项目。但它已给政府主导。会内有好几个委员是政府官员,其他委员亦是政府委任,所以政府对城规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谭凯邦指,政府以往并未意识到会出现屏风楼的问题:“他们错误估计现在的建筑技术可以将住宅或商业起得这样高;又没有想到发展商会有连接式的起楼方法。20年前的楼是散乱布局,政府2005年才发现有屏风楼,我觉得给政府提早一点提出意见是好事,在问题爆发前,我们可提早做一些措施。”

除了屏风楼问题外,公共空间又是组织另一个规划议题,谭凯邦说:“对于公共空间,政府规划发展监管得好一些,在地产商签的地契比较明确,政府以往的10几年,因为很儿戏的收货,才造成今天的问题。”

另外,谭凯邦觉得文化承存很重要,地区生态都要保存,可以看到街道和文化特色,可惜香港越来越少街道。他认为,以往10年发展的物质经济为先,导致商场、高楼去主导,湾仔就是一个好例子。他说:“其实市区重建是没有考虑过市民要不要搬走,市建局应该选一个地方重建,以楼龄和可发展为前提,所以才出现喜贴街,其实重建不是问题,但要先咨询居民,因为有些人是前铺后居,要他们重新建立是很惨的,有些年纪也不轻。”

他续说:“重建有几类人,有些未必想原居重置,那为什么不给多些选择给居民,利东街的居民根本不想走,当初就不应该拣那个地方重建。这就是为什么之前的调查咨询是这样重要,很多人想重置那就给多些重置方案给他们选,如果要走,那就赔钱给他们走。”

只要正确都要做

谭凯邦认为,旧区重建的矛盾来自于各方对重建的期望不同:“居民的期望和政府的不同,互相有很多争论,这么多项规划当中,重建议题是最多争论的。虽然有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也怪我们去抗议,我觉得为社会好就会去做,我们没有可能做到每个人都赞成,但只要正确都要做。”

谭凯邦又认为,政府的改变预料是漫长的,不能一步到位,所以民间方案都要做:“它(政府)不做并不代表它不听,可能有另一个项目要做时,他们就知道要改,政府是会改变,但不是即时见到。”

香港很多区都非常密集,不过,谭凯邦认为,问题不在于地少:“其实不要抄楼那就可以减少用地,不要有地就要来起楼,地少人多不是做成今日问题的主要原因,主因是政府规划失当,监管不足,发展商什么都赚到尽。”

(http://www.dajiyuan.com) ***

相关新闻
德国选手获奥运马术三日赛个人金牌
香港中联办保安击伤兼诬告法轮功学员
北川今晨4.9地震  还没灾情传出
澳洲体育解说员北京昏迷  送香港救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