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笔天下】臧山:为什么是“保八”?

臧山

标签:

【大纪元1月24日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体制是一种半军事化的体制,虽然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但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变化。这种体制最大的特点在于动员能力强,这是为战争时期设身定制的。在大危机面前,比如战争、天灾等,这种体制通常有较高的运作能力,但对于经济和社会矛盾等较为柔性的问题,却几乎没有太有效的办法。

从经济层面上说,这种体制善于处理“短缺”而不善处理“过剩”,善于处理投资和建设,却不擅于处理消费和管理。因此,面对这一波经济困境中工厂产能过剩,国内消费低下的问题,中国政府将面临很大困境。

中国经济二零零八年下半年出现不景气,中国政府提出要保证GDP增长8%。“保八”一说是从上世纪末(大约是一九九八年)朱镕基任总理的时候首先提出的。当时笔者仍在为报纸撰写财经专栏,因此对于这个神秘的数字十分感兴趣。为什么是“保八”而不是“保七”或者是“保九”?

由于缺乏统计手段,所以只好根据类比的情况进行分析。当时选择的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比较,把两地商店租金涨落、企业破产数字、失业情况等因素作对照。九七香港经济增长4.5%,九八年是负5.1%,九九年则是正3.1%。而这三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是8.8%、7.8%、7.1%。两地大致的趋势相同,而经济表现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比较明显的,是中国经济增长8%确实构成了一个分水岭,在这个数字之下,很类似香港经济增长在1%以下的情形,包括空置商铺增加、就业出现困难、企业停工倒闭增加等等。

当然,其实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糙的比较,但我估计大致的情况不会相差太远。也就是说,中国的8%,类似海外比如香港1%的增长。因此,低于8%几乎等于增长停滞。

问题是,九十年代之后中国体制已经明显出现了漏洞。按照统计学来说,不同的统计标准,可以当成系统误差看待。所以即使统计数字不准确,但同样可以当成一种参考的数据使用。但九十年代之后,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采取根据需要设定数字的方法来确定经济增长,因此这个所谓的系统误差也就毫无意义可言,换言之,其后的经济数据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比如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数字全都高于全国数字,便是明显一例。省政府需要把县市政府的数字削减2%计算全省的数字,而北京则把各省政府的数字再削减2%计算全国的数字,但为什么要削减2%,却没有任何根据。我猜测是因为这样削减之后,比较适合北京当年的计划。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二零零九年中国经济增长数字,是8%或者是7%,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充其量只是政府统计部门和经济部门的一种数字游戏而已。◇

──本文转自第104期<<新纪元周刊>>锋笔天下
http://mag.epochtimes.com/106/5845.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澳联邦政府为第二个刺激经济方案游说
【热点互动】2009中国社会第一问题:就业难(3)
曾铮:“返乡的单程票”
杰森 : 维权会成为全民性的行为(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