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110冥诞 史博馆举办纪念展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健光台北10日电)国立历史博物馆今天起举办“张大千110–书画纪念展”,展出名画家张大千作品。史博馆馆长黄永川指出,在中国现代艺坛中,张大千是具知名度与影响力的艺术家。

黄永川下午在“张大千110–书画纪念展”开幕会上表示,张大千鲜明的个人形象和精彩的生活经历,与其卓绝的画艺齐名,张大千是位充满传奇性色彩的画家,以其多采多姿的生活经历、浪漫多情的感情世界、既广而深的学习及丰富而多元的绘画特质吸引众人目光。

他指出,从中国绘画传统来看,虽然画家画派与画风技法种类繁多,不过本质上大致可区分为两个绘画风格传统。一种是“专业画家”的绘画风格,另一种则是“文人画家”的笔墨表现。

黄永川说,张大千早年习画是从文人水墨画风入手,很早便能掌握文人画风清润秀逸的特质,后来迈入职业画家创作领域,因而能同时承继两种不同的画风系统,发展出张大千“集大成”的艺术创作路线。

国立历史博物馆所主办“张大千110–书画纪念展”适逢今年张大千110岁冥诞,特展从4月10日展至6月14日,展览地点在史博馆一楼101展厅。


“张大千110-书画纪念特展”10日在国立历史博物馆开幕,民众专注观赏书画。//中央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人有云:“留得枯荷听雨声”。擅画葡萄之徐善长,虽然贫困之极,但泼墨之莲叶,翠墨淋漓,葳蕤胜丽,壮人一时之眼目。

    张大千南渡之后于复兴基地,家国俱亡,而着士大夫冠冕,写就无量莲花海,红香绿玉万朵摇曳,恍然太真仙子蹑步西方摩诃双池,蔚成古今之大观。

  • (据中广新闻陈映竹 报导)画家张大千今年适逢110岁冥诞,国立历史博物馆10日起举办张大千画展,画展一共展出张大千的110组件名作,当中除了史博馆馆藏、立法院商借的“泼墨荷花”,还有珍藏在国民党党史馆、从未公开展览的“慈湖图”。此外,一般中国画家较少见的自画像,张大千几乎每一年都会画。
  • (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9日电)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今天宣布,“张大千110─书画纪念特展”明天在史博馆开幕,展出张大千作品110组件,包括张大千赠送故总统蒋经国的“慈湖图”将首度展出。
  • (大纪元记者白亚士台北报导)今年适逢张大千(1899-1983)110周年冥诞,这位充满传奇色彩、享誉国际的画家,一生多彩多姿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元的绘画风格,吸引着中外人士的目光,历史博物馆特别规划“张大千110──书画纪念展”,在史博1楼大厅盛大举行,展期自4月10日至6月14日止。
  • 画家张大千今年适逢110岁冥诞,国立历史博物馆今天(10日)起举办张大千画展,一共展出张大千的110组件名作,当中除了史博馆馆藏、立法院商借的“泼墨荷花”,还有珍藏在国民党党史馆、从未公开展览的“慈湖图”。此外,一般中国画家较少见的自画像,张大千几乎每一年都会画。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