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捷运路网成形 房价回归基本面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3日讯】 捷运加持 房价抗跌

〔自由时报记者陈信升/专题报导〕“捷运通车”一直是各大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的利多因素,从台北经验中,捷运加持的住宅,房价应声上扬,不过,当捷运路网成形,且快速发展到大台北地区民众择屋的必要条件之后,已有业者预言,捷运未来将成为购屋的“标准配备”:没有,会减分;有,成为必然的抗跌条件,可能搭不到加分列车。

有捷运 成为标准配备

从信义房屋企研室的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淡水、新店线,或是南港、木栅线等路线,对于周边房价都有明显的带动效应,以过去的发展来看,捷运通车前后相较,至少也都有一成左右的平均涨幅,更有像“大安站”周边惊人的一倍涨幅,难怪捷运沿线一向都是投资客眼中极佳的投资标的。

信义房屋企研室主任苏启荣认为,捷运路网在建构初期,会对部分区域带来所谓的利多因素,但是当路网发展绵密后,捷运只会视为购屋条件的“标准配备”,而不是利多选项。

从大台北来看,当环状路网陆续通车后,就会有这种现象,甚至还会造成没有捷运通过区域的跌价效应。

台湾房屋首席总经理彭培业也认为,台北人日益倚赖捷运系统,未来台北市南京东路与信义线通车后,更会造成捷运沿线的财富重分配。像八德路、长安东路等商圈,终将因捷运没有设站,而造成人潮聚客效应衰退的恶梦。

通车前后 房价差异大

苏启荣表示,过去类似的经验就是“土城捷运站”周边,在通车前就有一波不小的涨势,部分房价甚至逼近每坪二十万元的水准。不过,2006年通车后,因为利多出尽,又碰上景气多头的末升段,通车后的房价反而衰退得更为明显。

业者指出,市场上名为捷运住宅的产品充斥,但还是有其差异性。业者以板土线为例,捷运沿线虽然都能带入不少外地客,但其中有超过四成的人愿意在板桥购屋置产,到沿线末段的土城,就仅有两成的消费者有购买意愿。这也显示虽然都仰赖捷运加持,但在消费者眼中,终究还是有生活圈不同的高低之别。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