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方:香港人并没有忘记

凌方

标签:

【大纪元6月11日讯】“六四”二十周年的烛光晚会,打破了历年的出席人数.。香港人扶老携幼,在炎热的天气下,来到维园,坐满了整整六个足球场。球场坐满了,坐到旁边的草地上,站到维园球场的围网之外。

人同此心,毋忘六四。主办烛光晚会的支联会主席司徒华先生宣布,是晚出席人资料粗略的统计,有十五万人。而一向减半计数的警方,也宣布他们估计约有六万多人参加。可见“六四”发生二十年了,香港人们并没有因为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而认同中共在道德上的犯罪。

二十年的历史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经济上的发展并不等于政治上会自动开放。更多的时候是,由于经济上的发展,带来更大的金钱和利益,而保守政治限制,物质分配反而愈加不均。生产力的发展替社会带来物质的繁荣,在民主自由制度下,对权力有一定制约能力,人们在相对平等,但仍存在着差别的制度下,可以共用这一成果。社会的两极分化因而随着物质的增加而不断缩小。相反,如果这个社会的分配仍然是掌握在一小撮人的手中,而这一小撮人又掌握着国家机器。那么,绝大部分的经济利益会被他们侵占,社会的两极分化祇会不断加大,而不会缩小。这一小撮人,形成了利益集团,为了维持这种局面,不惜动用手中的国家机器,对持不同意见者进行压迫。

暴力的镇压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其结果必然引起被镇压一方的拼死反抗,不同意见者的声音暂时被压下去,社会出现暂时的平静,但这种暂时的平静绝不是和谐。如果连这点都分不清楚,为政者一定会犯大错误,最后必然会以落败告终。以暴易暴,从来都不是达致社会和谐的终极道路。

为了安慰自己,有些人认为:十五万人出席“六四”烛光晚会并不等于全部出席者都认同“六四”平反的诉求。他们认为,不少人是怀着对社会的各种各样不满意,借此机会表达出来。有这种想法的人无非是想淡化和转移“六四”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分量,但公道自在人心,既然如此,请试组织一场爱国和谐社会教育大会,看看出席参加的人数有没有十五万?千万不可轻看人心的向背,它代表人们的选择,尽管不言或不敢诉诸于口。

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连中国古代皇帝都明白的道理,现在反而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似乎并不明白。事实是,他们并非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不愿相信和接受这样的一个简单的真理。

电影“南京!南京”用多元角度重现这一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国家首都的陷落。日本皇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三天就进入南京,当年的威风可想而知。但不到五年,皇军的威风扫地。电影提醒了我们同样的道理,同样是人民不会忘记的。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凌方:靠箝制能达致和谐吗?
凌方:最牛的反问
凌方:是谁的精神有问题?
凌方:以和谐的名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