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孟泉:八八水灾 精神医学观点的关怀

赖孟泉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9月8日讯】 如同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灾祸,八八水灾带来的不仅是创伤、苦痛、漫长的重建之路,也是对于社会与人心的磨砺与挑战。往后的日子之中,人们除了最基本而重要的、在物质生活上的支持与安全感之外,也需要精神上的安适及依归(例如宗教或灵性生活),以及心理层面的调适与成长。

对于受灾民众,以及同时受到灾难影响的社会大众,精神医学观点的关怀虽无法直接提供物质安适或灵性支持,但却可以协助在心理层面上应对挑战。

练习接纳情绪

失去家园、亲人、生活带来恐惧、悲伤、无助无望等强烈的负面情绪,灾后社会中也弥漫着各种愤怒、沮丧、与疑惧。人们面对这些极端强烈的负面情绪,要不以逃避相待、或者是被激起更大的负面情绪。

不过,我们首先需要认识的是,不论产生怎样的负面情绪、或多么地逃避抗拒,都是人类一般且正常的反应。我们需要知道,人遭逢大灾难必然产生强烈情绪,而面对强烈情绪自然而然会倾向激化自己或漠然以对。这一切都是自然而正常的。

唯有真正体认并接纳这些情绪的正常性,我们才有机会在情绪宣泄之后看清自己的情绪,进而让理性发挥力量,以调适情绪并作出决策。

处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症状

无论是亲身遭逢灾难、亲眼目睹灾难发生、或甚至仅是间接体验到灾难,都有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症状,包括高度焦虑警觉(例如易受惊吓、失眠、无法专心)、重复再度体验灾难的感觉(例如不断回想或梦见)、麻木或逃避情绪(例如逃避有关的人事物、产生疏离感、失去兴趣、情绪反应浅而局限)等,甚至进一步导致压力相关的身体症状或是忧郁。若出现这些反应,需要尽速向精神医疗人员求助,以接受评估及生理心理的治疗协助。

培养同理心

对于未亲身受到灾祸影响的人们而言,八八水灾让我们学习直视同胞的苦难。不论是情绪上的感同身受、或是想法上的设身处地,虽是人类天生的能力,但也需要培养与练习以维系。同理心让社群得以结合而互助,这正是整个社会迈向重建之路最殷切需要的精神力量。

增强掌控感

面对灾祸,最令人恐惧的是,我们对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失去控制。从灾难中走出,需要一点一滴重新累积对于生命与生活的掌控感。无论是清理家园、重新建立规律的生活日程、小朋友开始上学、或是邻居之间定时的谈心,都是一步步重建“自己的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关键。

灌注希望

所有的陪伴、支持、或是心理专业所提供的咨商与心理治疗,最重要且强大的力量就是灌注希望。无论是陪伴直接遭逢灾难的同胞,或是间接体验灾难的社会大众,彼此之间的鼓励与提供希望,能直接地支持彼此有勇气继续面对生活困顿与挑战,而这正是重建之路上我们最大的共同力量来源。

(作者为精神科专科医师)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童文薰:父亲节的省思
身障席梦娜 为灾民舞出希望
八八全台哀悼 马英九:哀伤自责 永远的痛 
父母水灾罹难  家扶:勿成背债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