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將掀起投資生物科技熱潮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1日訊】投資界都有一個共識,就是2001年會掀起投資熱潮的項目极可能与生物科技有關。

据香港网載李庚文章說, 生物科技的研究和應用,一向是以美國為主。其他科學進步的國家,如德國、英國、法國近數年也認識到生物科技的偉大前景,于是投下大量人力物力,急起直追。其中以英國和德國成就最大。美國現在有大約1300家生物科技公司,整個歐洲700家,其中德國占400家。

生物科技雖然有相當長的發展歷史,但其飛躍發展也只是近數年的事,這是因為科學界對DNA研究不斷有新的突破,從而帶動全世界對生物科技的重視。就像每一門新興科技一樣,如要發展,一定需要大量金錢支持。而經費的來源,最初是來自政府和非牟利机构的贊助,但這只能夠用作基礎研究。如要快速發展成可以應用于民生領域的話,則非要依賴龐大的資本市場不可。

文章說,美國除了擁有世界最大和最先進的科研設施外,還有龐大的各种各類資金市場,隨時提供資金使科研成果商業化。替投資者賺大錢的同時也為美國建成了一個發展潛力無限的生物科技工業。現時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有230家,其數目還在不斷增長。生物科技股指數今年升了大約30%,表現遠比納指負30% 強得多。以往經驗顯示,股民大部份是跟紅頂白的,未來資金由网股和電訊股流向生物科技股是順理成章的事。到時全世界股市又將跟隨美國,追捧生物科技潮。但這次生物科技潮會不會像上次网股泡沫一樣,來去匆匆?

其實這兩個行業在本質上不同,互聯网是以虛擬為主,而生物科技是實質的。從投資角度和供求角度來看,成立一個网站不是難事,快則一星期,慢則數月,便可成事。而從事互聯网設計和管理的人,不一定需要高學歷。甚至是十多歲的天才也可以在此行業大出風頭。所以,當网股大熱時,片刻間,互聯网公司滿街都是。每天都有网股上市,貨濫則价賤,千古不變。

真正的生物科技公司。(不是草藥公司)由成立到有研究成果,莫不經過很多年的努力,一步一腳印,才能有成。而很多這類成果是与藥物和醫療有關,人命關天,更是馬虎不得。所以從事這行業的研究人員几乎全是博士級,更有不少是大學教授。既然從事這行業需要這樣高學歷和工作經驗,相信很難會再出現像科技股般泛濫的現象。

文章最后指出,但投資者如想在生物科技股賺錢,首要條件是能分辨出那些是名實相乎和那些是徒具虛名的生物科技公司。


    相關文章
    

  • 中央追查千億騙稅案 潮汕二万公司關門 (1/1/2001)    
  • 黃天麟解讀「積极開放、有效管理」:以全球戰略提升競爭力 (12/31/2000)    
  • 呂秀蓮:投資大陸 是國力的延伸 (12/31/2000)    
  • 大陸輸美紡品配額遭扣減 (12/31/2000)    
  • 四個E字影響股市 眾望寄托聯儲局 (12/31/2000)    
  • 2001年上海樓市四大趨勢 (12/31/2000)    
  • 只買不賣 分析師還是推銷商? (12/31/2000)    
  • 股市不妙 債市上揚 (12/31/2000)    
  • 內地港商向特首抱怨 (12/30/2000)    
  • 中國大陸啟用新版營業執照 對外商實施“國民待遇” (12/30/2000)    
  • 世紀末科技股依舊下滑 不少知名公司遭受重創 (12/30/2000)    
  • 2000年 — 華爾街股市預測專家錯得一塌糊涂 (12/30/2000)    
  • 千禧投資市場大起大跌 (12/29/2000)    
  • 朗訊股東申請共同起訴朗訊 (12/29/2000)    
  • 2001年日本對華投資有望出現倍增 (12/29/2000)    
  • 三家投資銀行承銷中國電信 (12/29/2000)    
  • “金融大鱷”索羅斯官司纏身 (12/28/2000)    
  • 万余名舊金山灣區銀行人員面臨失業 (12/28/2000)    
  • 北京將搬掉沙塵暴源頭黃羊灘 (12/28/2000)    
  • 股東不愿出售合發股票 香港怡和無法收購新加坡合發 (12/28/2000)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