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鐘改寫二戰歷史 真正英雄60年未得承認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21日訊】今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紀念日)的前兩天,一位真正的英雄辭世了。這個曾為盟軍成功登陸諾曼底創造了奇跡的二戰老英雄在與病魔進行了長期頑強的斗爭後終於倒下了,享年82歲。與他當年創下的改寫了二戰歷史的戰功相比,這位二戰英雄在長達6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直到他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歷史學家、軍事分析家和戰略家們才開始陸續承認這位英雄的歷史作用。這位英雄就是英美兩國媒體近日大量報道的英國皇家空降兵軍官托德斯威尼。

想當律師卻參軍 托德斯威尼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成為英雄。但歷史卻讓他成了英雄: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這個出生在倫敦北部布萊斯小鎮的年輕人一心想成為一名大律師,所以除了埋頭讀書外幾乎兩耳不聞窗外事。然而,德軍的炮火粉碎了這個年輕人的律師夢,正在大學上二年級的他和成千上萬的英國年輕人一樣應征入伍。畢竟沒有國家哪來小家呀。

剛開始的時候,英國皇家部隊的軍官們壓根兒沒看上一臉書生氣的托德,所以他先是被分配到預備役部隊。然而,一輪軍訓下來,皇家部隊的軍官們驚奇地發現:這小子還真有些軍事指揮天賦哩,除了對軍事技能領悟得快之外,還特別擅長組織與指揮,調動集體的積極性。在大戰進行之際,既然他是塊當兵的好料,那麼英國皇家部隊自然是不會輕易撒手了,於是一紙命令把他從後備役部隊轉入現役部隊,并於1942年將其直接提拔為英軍最精銳的空降部隊第二空降營的中尉軍官。英國皇家軍官們沒有看走眼,托德很快就成為空降營的一名出色軍官,隨即被第二空降營最精銳的D連相中,讓他指揮第一排。 1944年4月底,已是英國皇家第二空降營D連第一排排長的托德斯威尼中尉有一種強烈的預感:他指揮的D連第一排必定要在未來的任務中扮演非同尋常的角色!這可不是斯威尼中尉胡亂猜測:整整一個月,一排的官兵奉命沒日沒夜地舉行各種各樣的演習,但演習的目標卻完全一樣。

如何完整無損地搶占兩座毗鄰的橋?在演習期間,他這個小排長說想把部隊拉到哪里,英國國防部就立即調卡車、飛機把他們送到哪里。要知道,這是二次世界大戰最緊要的關頭,任何的運輸資源都是寶貴的,可見國防部對D連一排的重視。當然,此時的斯威尼這個小排長、他的連長、他的營長,甚至連皇家空降部隊司令都不知道反復演練奪橋的真正目的,只知道這兩座橋的重要性。

斯威尼中尉挺會帶兵的:他能讓一排官兵們的士氣始終高昂。一排每完成一次軍事演習,斯威尼中尉就放全排官兵一天假,讓他們蒙頭大睡一次。斯威尼中尉的這一做法在英國皇家軍隊中聞所未聞。不過,這也使一排官兵的士氣空前高漲,用斯威尼中尉的話說就是:“沒有什麼比當其他部隊士兵們連軸轉的時候,自己能躺在床上睡覺更得意的事了。”

此時,一排的弟兄和所有的英國皇家官兵們一樣,由於大戰開始前兩年與德國法西斯的戰斗主要由英國皇家空軍和海軍擔綱,所以英國皇家陸軍中普遍彌漫一股松懈的氣氛,如何保持官兵高昂的斗志實際上已經成為指揮官們的頭號任務。斯威尼中尉棋高一招,除了知道怎麼心疼自己的士兵外,他讓一排官兵們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每天清晨的五公里武裝越野是必不可少的項目,緊接著是常規操練和急行軍,吃過晚飯後還要搞一次越野長跑,或者來一場足球賽,上至排里的所有軍官,下至列兵全部參加。滿滿當當的體育鍛煉不但使英國皇家第二空降營D連一排成為英國皇家陸軍中體格最強健的一支部隊,而且全排官兵團結一致的精神是其他部隊無與倫比的,這一切都成為英國國防部和歐洲盟軍最高統帥部相中它,作為諾曼底登陸戰役第一突擊隊第一尖刀排的重要因素。當然,此時還是小排長的斯威尼中尉是不可能知道最高統帥部的用意的。 4月底,空降D連由三個排的標准編制擴充到六個排,斯威尼指揮的第一排的實力同樣大增:配備了一架可以裝下全排弟兄的大型滑翔機,增添了5名操縱滑翔機的皇家工程兵的弟兄,演練的方案也從地面奪橋變成滑翔機空降搶占大橋。

5月底,整個空降連被調到盧斯頓皇家空軍基地。斯威尼中尉終於知道他和弟兄們日夜演習的真正目的了:進攻歐洲大陸,而且還是尖刀部隊!當斯威尼中尉終於可以向弟兄們宣布這一消息的時候,已經憋足兩年勁的第一空降排兄弟們嗷嗷叫了起來,用斯威尼中尉的話來說:“我們第一空降排能被選為進攻歐洲的盟軍的第一把尖刀,弟兄們感到無比地驕傲和興奮,那情景就像入選國家橄欖球隊一般!”

26分鐘改寫二戰歷史

施展斯威尼中尉和他那班弟兄們真本事的機會終於來了。

1944年6月5日至6日夜間,盟軍拉開了進攻歐洲的序幕。26分鐘後,盟軍砸出了第一記重拳。斯威尼中尉指揮的英國皇家第二空降營D連第一排的弟兄們閃電般地占領了法國卡昂運河和奧恩河上兩座對諾曼底登陸戰役有戰略意義的大橋。

搶占這兩座橋的行動精確得如同平時演習一般:當斯威尼中尉和弟兄們乘坐的那架滑翔機在離兩座大橋20米左右的空曠地上著陸的時候,守橋的德國兵聽到了動靜,但卻不屑一顧:駐有德軍重兵的卡昂市離橋這麼近,只有傻瓜才會撞上門來送死哩,那動靜准是盟軍夜襲的飛機被德軍炮火擊落後掉下來發出的。再說了,卡昂運河橋離法國海岸還遠著哩,盟軍部隊怎麼可能先攻擊這里呢?所以,當斯威尼中尉和他的弟兄們摸上兩座橋的時候,守橋的德國衛隊們大都仍在地下掩體里蒙頭大睡,當空降一排的官兵們喝令他們投降的時候,許多睡眼惺忪的德國兵還以為是同伴跟他們開玩笑鬧著玩呢!

斯威尼和弟兄們成功攻占這兩座橋意味著進攻歐洲的盟軍終於在大陸插上了第一只腳。斯威尼中尉立即向歐洲盟軍最高統帥部發出密電。為防本事十分了得的德軍監聽部隊截獲情報,斯威尼中尉和歐洲盟軍最高統帥早就約好行動結果的代號(成功攻占兩座橋就發出“漢姆與吉姆”的呼叫,只成功占領卡昂運河大橋,或者成功攻占奧恩河大橋那麼就發出“漢姆”或者“吉姆”的呼叫。零時26分,就在斯威尼中尉的滑翔機越過法國海岸線後的半個小時,他就向最高統帥部發出了“漢姆與吉姆”的呼叫!整個行動過程只有一名士兵和一名軍官陣亡。

比奇襲占橋任務更困難百倍的是如何守住這兩座大橋。6月6日凌晨,斯威尼中尉指揮全排的官兵奇跡般地頂住了德軍坦克部隊和增援步兵部隊的猛烈進攻,并且成功地守住了橋。最讓全排官兵們感動的是,在戰斗進行最激烈的時候,一名士兵身負重傷,斯威尼中尉不顧德軍坦克炮的轟炸和機槍的瘋狂掃射,冒著槍林彈雨愣是把傷兵背了下來。

歷史公道自在人心

戰爭結束後,斯威尼中尉英軍因戰爭期間的出色表現榮獲英軍最高榮譽勛章“十字軍功章”,并且繼續在英國軍中默默服役了30多年,其間還被英國政府派往塞浦路斯、緬甸和印度尼西亞,參加不光彩的鎮壓殖民地爭取獨立的戰爭。回國後,他曾於1966年至1969年間任英國駐聯合國軍事顧問團的高級軍事顧問,1974年從英國皇家步兵學校副校長的職位上退了下來,這才算脫離了英國皇家軍隊,從此與妻子吉拉德恩、兩個兒子和一雙女兒回到距離倫敦北部600公里的布萊斯過著平靜的平民生活,沒有人知道他是一位二戰英雄。

斯威尼為什麼對自己當年指揮英國皇家空降二營D連第一排攻占堅守兩座大橋的意義從來緘默不語,是謙虛,還是另有苦衷?說出來許多人不會相信,斯威尼之所以至死都不愿意提當年這段英勇戰史還真跟一些因素有十分微妙的關系:一心要凸顯美軍在諾曼底登陸戰中作用的美國軍方60多年間只字不提斯威尼和他指揮的英國空降兵的功勞﹔一心想討好老大哥的英國政府也從不吱聲,以至於連英國的二戰史學家們也很少有人了解這段史實,更不知道斯威尼其人其事了。至於像美國好萊塢大導演拍攝的《拯救大兵瑞恩》之類的片子更是大肆宣揚美軍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的功勞,英國軍人的作用連影子都見不著。

不過,真實的歷史是抹殺不掉的。在今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57周年紀念日,美國和歐洲歷史學家、軍事分析家,甚至連美軍的戰略評估家終於肯定了斯威尼中尉指揮的英國空降兵占領兩座橋的戰略意義。他們一致認為,假設斯威尼攻橋任務失敗,或者攻下橋後沒能守住橋的話,那麼從諾曼底登陸的盟軍部隊不但占領不了卡恩城,甚至極有可能重演三年前敦克爾克盟軍部隊被德國坦克、機槍和大炮趕進大海的慘劇。德軍第二十一坦克師第一九二團團長萬盧克上校戰後曾經透露說,假如英國空降兵們沒能守住兩座大橋的話,那麼他的重型坦克團就能直接駛抵諾曼底海灘,用坦克炮來歡迎正在海灘上登陸的盟軍士兵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諾曼底登陸的結果就可能得改寫!

當然,我們已經無法知道這些終於公正的評價對於已經辭世的諾曼底真正英雄斯威尼有何感受了。也許他對這一切已經淡泊了,就像他家人按他生前遺愿在《倫敦時報》上發訃告時所說的那樣:托德斯威尼,一個老兵,死了!

轉自-北京青年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日本要重拾“種族優越觀”﹖ (5/17/2001)
  • 相關新聞
    日本要重拾“種族優越觀”﹖
    大陸不少小女孩練芭蕾舞一個動作致癱瘓
    茅台酒價格不斷下跌 引發市場恐慌
    日本前中將:共軍恐先亂台 台民心穩很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