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幸: 珍惜生命才是勇敢表現

何榮幸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9日訊】 自殺並不勇敢,剛好相反,珍惜生命才是勇敢與負責的表現。張旭成緋聞案女主角汪鳳英昨日輕生獲救,雖然其情可憫,但卻不足為訓,其負面示範效應更值得社會深思。

基於「求訴無門」、「被民進黨欺騙」、「沒有公道」等理由,汪鳳英將七封遺書交給某雜誌社後,於昨日中午服下大量安眠藥自殺,所幸其後緊急送醫獲救,但遺書仍充分顯露其輕生厭世念頭。

從人性的角度來觀察,汪鳳英確實處境堪憐。她勇於揭露自己遭張旭成性騷擾,後來又自願與張旭成發生婚外情的過程,早已注定其家庭破碎、身敗名裂的命運;而民進黨中央刻意將性騷擾與婚外情混為一談,不願以高道德標準約束不分區立委的鄉愿鴕鳥作法,以及未來司法審判程序的遙遠漫長,更勢必讓汪鳳英感到孤立無援、人生無趣。

但是,人生的難題不可能如此直線發展,一個人企求社會正義的方法也不可能如此簡單。如果自殺就能一了百了,那麼汪鳳英先前的堅持與奮鬥又有什麼意義?如果尋短就能解決問題,則汪鳳英又何必訴諸媒體提出種種嚴厲控訴?

張旭成到底是不是「慣性性騷擾」、「慣性外遇」甚至「下藥性侵害」?這部分未來司法會提供一定程度的答案,其他指控張旭成性騷擾者若願出面作證,或許亦有讓答案提早浮現的可能。至於民進黨是不是縱容、包庇張旭成?這部分社會自有公評,事實上民進黨也已承受一定程度的抨擊與責難。

然而,無論是司法審判、其他例證或是社會公評,都不會因為汪鳳英輕生而立刻提供標準答案,而只會更加模糊焦點,讓所有問題都成為公案。

死有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這其實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自覺深受委屈、人生索然無味的當事人,卻往往無法分辨出「值不值得」的輕重價值。汪鳳英勇於出面,本來具有鼓舞遭性騷擾者不再沉默的正面價值;但其率爾輕生,卻是最不值得鼓勵的負面示範。

珍惜生命說來容易,做來困難。有的當事人能夠堅強過活、走出陰霾,有的當事人甚至可以昇華而致力於性騷擾防治等社會公益。無論如何,汪鳳英應該保重自己,才能讓她爭取的公道有實現的一天,千萬不要再做出讓公道永遠無法彰顯的負面示範。

(2001.07.10  中國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水淹廣西南寧 全城百萬生命受到威脅 (7/8/2001)    
  • 我付出生命,只為能將你們喚醒 (7/8/2001)    
  • 中共又在折磨學者以致人之將逝 (7/8/2001)    
  • 台北市公車相撞 六名病患傷勢穩定 (7/8/2001)    
  • 台北市二輛公車追撞 二十餘人受傷 (7/8/2001)    
  • 敢問渺渺宇宙:還有其他人在嗎? (7/6/2001)    
  • 【紀元特稿】 吳弘達 : 生命誠可貴,器官價更高? (7/5/2001)    
  • 德國前總理科爾夫人自殺身亡 (7/5/2001)    
  • 拳擊台上受重擊 昏迷拳手撒手人寰 (7/5/2001)    
  • 舉步唯艱的美國夢 (7/4/2001)    
  • 走火入魔的中國需要道德上的警醒!! (7/4/2001)    
  •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羅馬隊蒙特拉的情感歷程 (7/4/2001)    
  • 生命探索:不眠的人們 (7/4/2001)    
  • 帶水彗星撞出來了生命? (7/2/2001)    
  • 發生在30年前的一起航天悲劇 (7/1/2001)    
  • 神奇的宇宙生命信息 (7/1/2001)    
  • 勸捐骨髓徒步24000公里 抗癌少校最後願望:見劉德華 (7/1/2001)    
  • 花季少女投河﹐只為勸告父母﹖ (7/1/2001)    
  • 兩位花季少女投河自盡再敲警鐘 (6/30/2001)    
  • 神奇的高科技背心 可以顯示人的心跳 (6/28/2001)
  • 相關新聞
    神奇的高科技背心 可以顯示人的心跳
    兩位花季少女投河自盡再敲警鐘
    花季少女投河﹐只為勸告父母﹖
    勸捐骨髓徒步24000公里  抗癌少校最後願望:見劉德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